金陵晚报双拥周刊
在南京疫情防控战中,有一群战士不简单
他们是民兵他们也是老兵
编者按兵民是胜利之本。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中,南京军民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投身战疫,无愧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在南京的医疗一线、管控卡点、社区小区、各行各业都有这么一群战士的身影——不管是否有过军旅经历,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民兵。
南京警备区
南京民兵7万多人次奋战战疫一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南京警备区紧急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全面部署,指导11个区人武部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协同公安、卫健等部门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各区街镇专武干部和民兵预备役人员24小时值守,全力以赴做好辖区重点区域防范和巡查督查,至今已经1个多月,赢得普遍的赞扬。
据悉,根据市委部署,南京警备区与市双拥办一起落实市军地联合专项组的工作任务,组织对驻宁部队疫情防控工作协调拥军支援;落实全国双拥办的“五个一”要求,为一线军队人员家庭排忧解难;对驻宁部队上百个非封闭营区家属院进行全覆盖检查落实,做到有物业和单位管理的落实制度,无物业的安排民兵、社区人员和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党员先锋队”值守……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动民兵预备役人员7万多人次。他们有的深入地铁站台,积极开展民兵志愿者防疫服务集中行动;有的积极做好返程人员自我隔离防护,落实“五包一”制度;还有的成立社区防疫民兵突击队,叫响“牌子挂起来,旗子打起来,袖标戴起来”的口号……
据南京警备区司令员马红晖、政委陈勇介绍,作为南京市国防动员系统“排头兵”,南京警备区系统广大专武干部党员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自觉坚守在人民最需要、最有风险的岗位上,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体现出民兵和老兵的战斗本色,成为打赢这场战斗的重要力量。缪志刚 蒋书兵 朱一鸣 陈晨 胡宗武
战疫面孔
抗震英雄再上战疫一线
秦淮区民兵应急连成员李志钢,年12月入伍,年在汶川抗震救灾时表现突出,“火线”入党。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他又拿出当年抗震救灾的拼命劲头,主动请缨到人员复杂、环境较差的养虎仓进行疫情防控工作。作为民兵“突击队”队长,他总把自己的执勤时间排得满满当当,夜晚工作10小时不间断,下班后还去巡查其他民兵执勤情况。一次巡查时,发现民兵小马衣着单薄,硬是把自己的大衣穿在他的身上。而他的妻子张建华也在大年三十被紧急抽调到区疫情防控中心,负责疫情数据整理报送工作,天天从早忙到晚。两人常常几天都见不上一面,只能在 战疫一线上的伉俪情深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乔玉飞和周婷婷上演了不一样的伉俪情深。乔玉飞是江浦街道高旺社区的党总支书记,也是一名85后退役军人。疫情防控期间,他带领社工不分昼夜地奋战在最前线,严防死守全街的边侧防线。每天他都来回奔波于各个村组之间,安排部署社区防疫工作,布置人员情况摸排、检查公共区域消毒杀菌情况……对社区的防控措施进行反复检查和确认。而他的妻子周婷婷,也和他一样在抗疫一线战斗着,孩子被送到小姨家照应。杨贡斌 刘晨
受阅女兵家乡战疫冲在前
在浦口区巩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短发高个、手举小喇叭的徐宇萱,穿梭在西水湾家园小区劝导疏散扎堆的人群。可人们不知道的是,她还是参加70周年大阅兵女兵方阵中的正式队员。这个年出生的女孩,有幸“走过南,闯过北,天安门前踢过腿”,退伍后依然保持“为人民服务”的军人本色,成为社区志愿者,每个休息日都来参加志愿服务。她说要继续发扬受阅女兵的精神,为社区疫情防控献一份力量。 孙浩 袁俊
战疫故事
军地接力疫线军属异地就医
儿子随部队支援湖北抗疫未能回来照料,罹患癌症的父亲却急需转院治疗。于是,一场救助“逆行者”家人的爱心接力在军地间快速展开——
故事的主人公叫谢开圣,他的儿子谢华红随军队支援湖北,而他却因罹患食管癌住医院。2月19日,经有关专家会诊,建议转院至具有靶向治疗医院继续治疗。南京警备区得知信息后,第一时间联系协医院,为谢开圣开辟异地就诊“绿色通道”,确保其及时入住治疗。谢红华所在单位医院,也组织专家进行远程会诊,确定具体治疗方案。经过几个疗程,老人的病情日趋稳定。3月4日,省军区和南京警备区医院看望谢开圣,嘱咐他安心养病,保重身体。 周炜 陈宇霖 朱一鸣
70万张医用无纺布驰援火神山!
2月中旬,江宁区湛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专业生产医用无纺布的企业,将一件件打包好的医用无纺布紧急装车,医院。
现场民兵组长张平介绍,他们接医院医用无纺布紧急大额订单,当时企业正面临有器械无工人的“窘状”。得知情况后,张平和其他6名民兵主动请缨,加班加点,当时就用5天时医院70万张医用无纺布需求,用实际行动支援了疫情防控。 孙剑 许剑龙 姜飞
在大金山隔离点感受“家的温暖”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溧水区大金山国防园成了当地东屏街道企业留滞观察人员的隔离点。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大金山国防园创始人、民兵应急组组长张勇介绍,这里接待过东屏街道数十家企业的数百名复工返岗留滞观察人员,除了每日固定安排5名民兵轮流值守,负责人员日常体温测量、洗消杀毒、垃圾处理、安全警戒、信息上报等疫情防控工作外,还做好暖心保障,每天定时配送可口三餐,补给洗漱用具,更换垃圾袋等生活必需品,提供住宿、卫生、膳食、物资等“有求必应”式贴心服务,让外来复工留滞人员感受到“大蓝鲸”“家的温暖”!王贵保 蔡芸 盛业兰
助力南京长江第五大桥复工
3月7日,江心洲街道武装部部长王月阳和民兵携带口罩、手套、84消毒液、防疫宣传画前往江心洲南京五桥A2标项目部,帮助“最美建设者”量体温,宣传疫情防控小妙招。这是该街道武装部助力重点项目复工复产的一个场景。
长江五桥是南京“十三五”期间计划通车的重点工程项目,计划年底建成通车。受疫情影响,五桥项目复工面临巨大挑战。江心洲街道民兵积极响应号召,纷纷递上请战书。很快,身穿迷彩服的民兵就出现在了五桥项目部周围的执勤卡口前,协助五桥项目部做好卡口的疫情宣传巡查、管控工作。 戴晓婷 孔顺进 孙海波(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年3月16日)
全国双拥办今年首次全体会议要求
落实“五个一”,探索支前制,开好表彰会
3月9日,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钱锋主持召开年度第一次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体会议,对前一阶段工作进行总结,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
会议强调,要毫不松懈指导各地双拥办持续做好支持疫情防控工作,通过一线跟踪了解“五个一”落实情况,进一步摸清抗疫一线官兵需求底数,尽快下发问题清单,督促各地抓紧办理。要探索完善双拥工作战时支前机制,加快建立帮助官兵解决后顾之忧的长效机制。同时,要毫不松懈抓好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筹备工作。要科学统筹,明确分工,有力有序推进;要抓紧沟通,主动协调,争取有关部门支持;要倒排时间,适时调表,保证筹备工作按时准备就绪;要团结协作,步调一致,形成整体合力。据《中国双拥》(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年3月16日)
省军区老干部发挥余热助力疫情防控
第一离休所老干部捐款。曹杨舒茗、郭然报道
第24离休所王学瑜、于淑荷夫妇捐款2万元。李敏韦海亮提供
本报讯(通讯员 吴寒来 沈珠雷)心系疫情、助力防控。连日来,省军区休干系统广大老干部自发捐款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截至3月11日,累计捐款.34万元。
抗击疫情、人人有责。“我们年龄大了,不能参与到一线疫情防控,但我们也要力所能及地出把力。”南京第六离休所余西祥如是说。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的退休干部施毅闻疫而动,制录视频利用网络开办冠状病毒防控知识讲座。老干部居祖纯把一张存有10.5万元的银行卡交给干休所工作人员,委托他们捐赠给武汉抗疫一线:“为疫情防控尽点绵薄之力,这也是我们老兵的责任。”岁的老红军闵敬德病重住院仍不忘支持疫情防控,反复嘱咐女婿将他个人的爱心款送到干休所代捐。老干部张锦炎将价值万元的口罩捐往湖北地区……
不能到前线战疫,就用手中的笔鼓舞士气。老干部徐红创作的数十首抗疫诗词,相继被南京双拥等新媒体刊发转载; 老战士徐宣明、王宜昌、祝维秀等创作多幅书法、篆刻作品送给一线抗疫人员……老干部们的义举也激励了更多为他们服务的工作人员,他们表示要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取老干部的“幸福指数”。(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年3月16日)
确定回顾,欢迎在此点击阅读:
《南京籍官兵立功光荣榜》发布年南京双拥工作大事记讲好强军故事点亮双拥文化
《南京双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zhaowanbao.com/yzwbys/2205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