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 ■婚典结束后,新人与家人朋友开心合影。
很多来宾认为,这是一场蕴含文化、动静相宜、礼乐相合的婚礼。新人展朱颜时的相视一笑、解缨结发时的羞涩腼腆、行执手礼时的庄重神圣,都让现场的观众感受到爱情的纯真和美好,直呼“老祖宗的东西真是好,穿越了五千年的中国魂”。
今年已经是晚报连续第三年以中式婚典的形式举办城市集体绿色婚典。据负责人介绍,现今,越来越多的新人喜欢选择汉式婚礼。可能是受最近几年穿越剧古装剧的影响,年轻人越来越喜欢古典服饰,因为汉服宽衣大袍,穿着后很飘逸大气,再加上很多人都会有个汉唐梦,为了让自己的婚礼有别出心裁的一面,因而选择了中式婚礼。也有一部分新人选择中式婚礼是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因为这是我们汉民族传统的婚礼,是需要80后、90后这些爱好传统文化的年轻一辈去传承、去推广。
■婚典最后,愿所有新人爱情永驻,早生贵子,撒帐喽。
“过程虽然繁复,但我觉得这样更能体现婚礼的庄重。”新娘丽丽的母亲在婚典后告诉记者。
汉式婚礼的魅力恰恰在于这些繁复的礼节。新郎阿强说,婚典上对他触动最深的解缨、合髻环节,“当我站在典礼台上,为新娘取下头上的红丝带,她将红丝带系在我的腰间以及我为她梳头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对家庭、对婚姻的责任。我觉得这样的仪式不仅仅是一种宣告,更是一种自我鞭策。”
“这一婚礼礼仪与现在快节奏的西式婚礼相比虽然繁杂一些,但有着深远的意义。”婚俗专家表示,正因为现代婚姻显现出太多问题,通过传统礼仪来提高家庭认同感才势在必行。
博士、硕士组团参加集体婚典
经过了时代的变迁,婚礼经历了一个大轮回,那些尊重文化,尊重传统,懂得欣赏,懂得品味的人会去寻找这种婚礼习俗的回归。本届集体婚典就非常受年轻白领精英们的喜爱。其中有8位新人都是硕士及以上学历,他们中有在北京扎根生活的,有在深圳寻求发展的,也有在省内各地工作的年轻人。
来自深圳的阿鑫和阿玮就是一对典型的高知小夫妻。两人都是中科院博士,今年年初参加了晚报正月初五“北上广”燕赵精英相亲会,从此相识相知相爱,并在九月份领证。在准备结婚时,他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参加晚报集体婚典,他们觉得就好像回到了娘家,非常自然非常亲切。婚典举办前几天他们刚刚从深圳飞回来。“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挽一帘幽梦,许一世倾城。我们觉得中式的爱情有别于西方的浓烈,就像我们俩的相识相爱一样,温婉绵长,回味无穷。”
■整场婚典让台下观礼的来宾看的如痴如醉。
另一位新郎带着他的四川新娘从深圳返回到家乡参加集体婚礼。他告诉记者:“在深圳时每天都是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回到家乡,参加集体婚典,还是一场盛唐风格的,我们非常开心。在一项一项的仪式中,我的心也慢慢静了下来,尤其是执手礼时,握着她的手,看着她的眼睛,一种很深的信任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倡导节俭在美景中享受户外自助婚宴
谈起婚礼浪费,相信所有的过来人都有一肚子的话想说。最直观的就是喜宴,饭菜层层叠叠,到最后很多菜甚至一筷子都没动。这与政府倡导的节俭之风格格不入,与现代文明极不相符。虽然这样的婚宴初衷是试图通过加大排场提高档次,给来宾留下深刻记忆,但是大家都如此这般,难免落入俗套,大同小异,浪费严重。
■新郎刚刚通过“催妆障车”接到新娘,新娘团扇遮面,含羞与新郎登场。
本届婚典新人的午宴仍延续了晚报一贯倡导的节俭、环保风格。新人婚典结束后,从汉唐小镇信步来到对面的三可湖公园,与家人共享美味可口又不铺张浪费的午宴。坐在凉快的树荫下,大家一边欣赏湖边的美景,一边享用着自助餐盘里荤素搭配的美味午餐,一边畅聊着上午婚典的各种有趣的环节,不亦乐乎!
“晚报的集体婚典举办13年来,一直在倡导光盘行动,不铺张不浪费,让婚礼回归‘礼’的本质。这样的形式也受到了新人及家人朋友们的赞成与支持。自助婚宴更是以其丰富的菜品、轻松的氛围、最大限度的减少浪费而受到新人喜爱。”婚典负责人表示,婚姻开启了人生新的生活,养成勤俭持家的习惯才能在困难来临时携手共度难关。希望所有即将步入婚礼殿堂的人,让幸福婚姻从节俭养德开始。
解密中式婚礼
↓↓↓
中式婚礼的规矩那么多,为什么
一般认为,中式婚礼典雅、尊贵、庄敬,是真正体现华夏经典文化传统的民族婚礼。
夫妇之道是中式婚礼的核心义理,因此中式婚礼绝不只是聚会、宴饮、取乐,被认为不可轻慢与亵渎,是伦理哲学的一场庄重宣告。在中式婚礼中,通过一系列连续而严谨的仪式,强调了夫妇之间的责任,重的是夫妻之义与结发之恩。
本届中式集体婚典仪式继承了中华文化传统,也让新人感受到人生美好的内涵。好多人观礼后大呼,“原来中式婚礼有这么多的讲究,好多都是第一次听说。”
“中式婚礼的规矩那么多,为什么?就是要新人严肃对待婚姻,重新审视自己的态度,繁复又庄重的仪式能赋予婚姻神圣感。”婚典组委会负责人解释。
“催妆、障车”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在婚礼的形式上,也处处流露出文化的气息。其中,最以唐代婚礼为最。由于唐代国力强盛,久无战事,民间普遍习文。唐诗之所有被称为中华文化精粹,跟那时候深厚的民间基础有很大关系。甚至在婚礼中,都有多次需要以诗歌文赋过关。
在婚礼的这天,新郎骑马带着迎亲的队伍,来到新娘家的庭院里,在房门口高声朗诵“催妆诗”,“催妆诗”就是催促新娘子快快化妆,贾岛曾经做催妆诗:“不知今夕是何夕,催促阳台近镜台。谁道芙蓉水中种?青铜镜里一枝开。”赞扬新娘子像水中的芙蓉一样的美丽。
当迎亲的队伍快要到达新郎的家时,新郎一方便会有很多人挤在路中间,挡住新娘的车子,不让过。这时候,新娘一方就要赏些酒食,还要做一篇“障车文”,然后才可以通行
“却扇”
“新人为什么没有盖红盖头,而是用一把团扇遮面出场?”看过本场婚典的朋友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对此,婚典组委会婚俗专家表示:电视上常见的古代婚礼,凤冠霞帔,揭红盖头,那是明制的礼俗,唐朝则为却扇。新娘以扇遮面,以表羞怯。仪式开始时,新娘始终以扇遮面。唐代诗风鼎盛,新郎往往还要当众吟“却扇诗”才能得到佳人首肯,拿下扇子,露出娇容,称却扇。这时,新娘也常会出题为难新郎。李商隐有“却扇诗”云:“莫将画扇出幄来,遮掩春山滞上才。若道团圆是明月,此中须放桂花开。”是将新娘比作了桂花。
“拜雁”
本届婚典上有一个仪式叫“拜雁”,让很多新人及来宾觉得很新鲜。对此,婚典组委会相关专家解释,雁为候鸟,秋天南飞,春天北归,来去有时,从不失时节,所以用雁来象征男女双方信守不渝。“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句脍炙人口的词,就是以雁为蓝本引申而出的。
同时,雁为随阳之物,大雁行止有序,雁群在迁徙飞行时成行成列,领头的是强壮之雁,而幼及弱者追随其后,从不逾越。这一原则用于嫁娶,意指长幼循序而行,不越序成婚。
最重要的是,雁的一生只有一个配偶,从一而终,象征忠贞和白头偕老。
“合卺”
合卺礼是现代交杯酒的鼻祖。合卺之饮,通俗点说就是喝交杯酒,但是古代的交杯酒与现代的交杯酒不同,新郎新娘要先各饮半杯,然后交换酒杯、再饮完对方剩下的半杯。表示夫妻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依存。
“执手”
新人四手相握,在至亲好友见证下盟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语出《诗经·邶风·击鼓》,含义是“无论生死离合,我向你发誓:紧紧拉着你的手,与你偕老到白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新人行执手礼。
本届婚典主办:燕赵晚报冠名赞助:卓达集团
联合主办:河北省省会文明办、石家庄市总工会、共青团石家庄市委、石家庄市妇联
专业指导: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河北省婚庆服务行业协会、河北省文化传媒协会、河北省儒教研究会、中华国礼社
协办:弘谷集团、美联臣(石家庄)医院、石家庄市藁城区宫灯研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石家庄雯普有限公司、深圳市善仁教育科技驻石办事处
承办:北京道喜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河北花都形象艺术学校、克拉婚尚、河北百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特别支持:随喜堂婚礼会馆
文/本报记者红波图/本报记者李志华
阳光独立专业共享
晚报新媒体,天天有惊喜
解决了吃饭穿衣等大问题,你是否有空儿考虑一些小问题,比如:“人为什么要活着?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人生在世一百年,如白马过隙。总得留下点什么,哪怕是一过客,也得留下点痕迹。最美的痕迹,就是文艺。
目前,咱燕赵大地,不缺吃喝玩乐的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地址北京白癜风怎么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nqxgs.com/bbfz/2200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