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111/5837446.html 吴国勇
吴国勇,男,汉族,笔名吴岩、耕读燕南。河北省散文学会理事、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正定县作家协会理事、正定县民俗文化协会理事。年11月10日出生,河北师院中文专业毕业,现任正定县大气污染防治办公室干部。业余时间进行诗歌、散文创作,已在《河北日报》《河北环境保护》《燕赵晚报》《石家庄日报》《正定风采》等发表作品百余篇,部分作品收入《河北散文家作品选》,并多次获国家和省、市、县文学奖项。其中《红色之旅的收获》获全国西柏坡杯征文优秀奖;《天鹅飞来了》获石家庄日报“十五”城建有奖征文二等奖;诗歌《锦山夏咏》获“走进锦山”征文二等奖;散文《我的一次买盐经历》获“海晶杯”征文三等奖;散文《从子龙广场到仙人桥》获“正定城建杯”有奖征文二等奖。连续两次获河北散文学会名作二等奖,并在年衡水散文年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年以来,先后获得了河北端午爱国诗歌征文二等奖;河北民俗文化协会成立十周年征文二等奖;河北七夕传统文化节日征文三等奖;河北省文明办童谣征文优秀奖;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文明办发起的“善行河北.善美家庭”主题活动“慈孝家风颂”征文三等奖。
汉服?流觞?修禊节甲申年三月初三,我饶有兴趣的参加了邢台前南峪坐化山修禊节,从中感受到了国学的美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尽管观看了一些古装剧、历史剧,也读过一些古代文学作品,但始终感觉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犹如杯水车薪。譬如说修禊节,最早知道这个词汇,是在上大学时学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文章中仅仅四个字----“修禊事也”,令我充满想象。后来了解到这是一个湮没的古老节日,直到今天走进前南峪,我才感受到了它的复活,领悟到了它的庄严、隆重和不可或缺。
修禊节又称“上巳节”,是发源于周代的一种古老习俗,古俗称之为“祓禊”。祓,是祓除病气和不祥的意思;禊,是修洁和净身的意思。相传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人们相约到水边沐浴、祭祀,借以祈福免灾,文人墨客则作曲水流觞的游戏,体会置身良好生态环境之中的愉悦和舒畅。
前南峪修禊节活动仪式现场设在坐化山腰处的文昌阁景区。此处鸟语花香,山溪常流,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自然环境与兰亭集序中所描述的氛围极为相似。“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自不必说,因为这里有静心台、七星水潭,半山腰难得的一处平台上修竹摇曳、流水潺潺,令人赏心悦目。四周密植的坐化山松林竟有亩之多,气象蔚为壮观,不仅素有“松涛啸月”、“松涛观景”的美称,而且还是庞大的氧气供给站,其中含有大量的负离子,对人体建康极为有益。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也是十分契合的。河北文化与旅游开发界的领军人物、精神矍铄的八旬老人袁长山老人来到了山上。年过六旬、著述颇丰、年富力强的河北诗词协会、河北散文学会的领导、冰心文学奖获奖作家梁剑章出席了整个活动。50后、60后、70后作家、诗人夜莺、刘县生、风飞扬等人和省会及邢台、邯郸市新闻媒体的记者共计80多人参加了修禊节活动。
道乐高奏坐化岭,游客纷至修禊逢。随着一阵悠扬缥缈的道乐奏响,修禊节活动拉开了序幕。道乐在曲式和情调的内涵上,无不渗透着道教的基本信仰和美学思想----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现场上,声声道乐在四五位民间音乐师的演奏下表现得既庄严、肃穆,又不乏清幽、恬静。既有召神遣将时气势磅礴,又有降妖驱魔时威武果敢;既有祈福祝庆时欢乐轻快,又有赞颂神仙时优美恬静,通过音乐的烘托、渲染,修禊仪式更显庄严、肃穆、神圣和神秘。
“没有嘈杂的市声/没有车流的拥堵/没有异味的污染/这是一个祓除病气和不祥的好时机/这是一个修洁和净身的好场所/修禊节让身体休整/让心灵滋养/让精神充电……”这是一位同行的诗人参加修禊节的切身感受。在修禊活动现场,主持仪式的道主名叫陈玉明,法号为曾明子,只见他身披黑色道服,神情庄重,步履稳健,在一左一右两个年轻道士的陪同下,缓缓走下文昌阁台阶,来到一处高台上。他面对万木百草、群山万壑和在场的每个人,犹如一个领兵的将军。他不断发出指令:奏乐、焚香、上祭品,然后与天地鬼神对话,祈祷上苍风调雨顺,护佑人间,呼唤呵斥神鬼集合起来享用这无尽的祭品,然后各回各家,各进各洞,安生歇息,不得扰乱在场的人们和世间苍生。
道主说的真切,现场气氛浓厚。这一刻,人们屏神静气,一切都仿佛静止了似的。只有焚香袅袅、清泉汩汩。在这段时间里,虽然道主对鬼神进行了厉声规矩和约束,而所说得每一句话何尝不是叩击在人们的心上呢。我不由想到了前国家主席刘少奇所说的“慎独”这个词汇。有很多灾祸往往是人们自身所造成的,往往是贪吝和邪念所导致的,也就是说未能做到“慎独”,未能做到修身律己、扶正祛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比比皆是。
空谷传声,虚堂习听。道主的一番话语在空谷中回响,令在场的每个人都回味不已。我忽然想到了“阴德”一词。“阴德”是道家的说法,其含义是人们在人世间所做的而在阴间可以记功的好事,也指暗中做的好事。传说阴德虽不为人知,但冥冥中自有鬼神记载。因此若某人多积阴德,天必报答他。人们常说“积阴德”,行善而不求人知道的传统美德可能就源于此吧。默默无闻,坚持不懈的时时处处行善,这才是真的积阴德,定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福报。司马光在家训中曾说道:“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还有哲人人这样说道:“人生在世不容易,吉祥平安最是宝,万贯家财傍身边,不如家人同到老”。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些话语,真可谓圣贤之言。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每每读到书圣的如神仙般的诗文,总会感到修禊节的遥远与神秘。今天,修禊节就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带给了我们很多惊喜和快乐。我发现“互动”是修禊节的一大特点,我正在揣想此节是不是世界上最早的互动节目。呵,这边的下一个节目就开始了。主要有:“占花分席、清流浮枣、敬食萝菔、曲水流觞、吟诗作赋”等等。
一泓清泉自上方沿修整的水渠流淌而来,水渠两侧早已摆好20个坐垫,每侧各10个。每个坐垫上整齐叠放着一套古代礼服。有红色的、绿色的、粉色的、青色的、还有黑色的。20个演员人选马上就凑齐了,而到场的作家诗人队伍和兴致勃勃地游客中不乏美女和帅哥。这些人在他人的指导和帮助下很快就穿上了这些漂亮的古代礼服,戴上一顶顶精致的帽子,然后学着电视或戏曲中的人物模样做几个造型,看上去衣袂飘飘、文质彬彬,真是好看极了。
修禊活动的重头戏是每个演员双膝跪于坐垫之上,注视着潺潺流动的小溪,让一泓泓清流带走身心中的乏气、病气,让所有的不祥在空谷中消失的无影无踪。然后端起一碗碗由上游自然流至面前的水酒,开怀畅饮,或取食一片片由同一地点自然流至的萝卜片和红枣,以增加肺腑中的正能量。但是酒水是不能白饮的,每饮一碗酒要赋诗一首。人们搜肠刮肚,有的面带羞涩,有的胸有成竹,有的朗朗上口。“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今日前南峪,一派好分光。”;“有大枣吃,有萝卜吃,有小酒喝,前南峪真好!”不知谁说了一句,可以背诵古诗的。这下一发不可收了,人们出口成章,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许多名篇争相吟诵,整个文昌阁热闹了起来,整个坐化山热闹了起来……
峨冠博带赫赫威仪,云佩霓裳翩翩神采。耳濡目染汉服之美,给人无限联想。修禊节现场上美女帅哥身着色彩鲜艳,干净整洁的汉服,犹如高规格的时装展示会走出了展示大厅,来到了前南峪这绿水青山之间的硕大舞台。汉服是最具浪漫和雍容的衣服,它充分展示了汉民族独特的服饰,是汉人的精神气节的凝集,是汉人思想智慧的结晶,它深深植根于汉民族光辉璀璨的历史文化中。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一大财富,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豪。
越是古老的,就越是现代的;越是民族性的,就越是世界性的。我恍然发现,这峨冠博带的汉服,这回归大自然的修禊节,这曲水流觞的和谐盛世的愿景与中国梦联系的是这样紧密。这个修禊节就是一个中国梦,我们从中看到了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环境优良,看到了“四美具、二难并”----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贤主、嘉宾。中国梦内涵丰富广大、生机无限,中国梦就是和谐美满、文明富足、吉祥平安,中国梦就是美好、希望和正能量……
汉服、流觞、修禊节,带给我无尽的遐想。“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句话出自《论语先进》。是中国先哲孔子问几名弟子的志向,曾点就作了这样的回答。这些话语表现的是曾点的人生理想,但孔子接着说“吾与点也”,所以这理想也可看成是孔子理想的一部分。这是一种达到了胸次悠然,而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进入一种极高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联想到此,我的内心感动十分轻松和愉悦。在这万物复苏、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尽管我没能赶上穿汉服,接流觞和饮酒赋诗。但身临其境,感受颇深,一首宋代朱熹所作的千古诗篇早已在心间咏诵: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