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专访范泽木有爱的人乐山水

北京治疗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al/201217/8505680.html

记者周绍云

范泽木,美文作家。著有散文集《似水年华与泥土芬芳》、《总有一天,你会对时光微笑》、《我愿流浪在小镇》。

很多人都有种“流浪情怀”。它可能萌发于青涩少年或是青葱岁月里,也可能是被村里那串街走巷的货郎给吸引。流浪是那样的自由与浪漫。可真正背着行囊走出去,在陌生的城市寻找心中的梦想,当现实与梦想碰撞时,尝尽人生百态,世间冷暖后,才会对流浪有了更深刻地理解。流浪总有个终点,一路走,一路停,转了一大圈后,重回人生的起点,蓦然回首,发现最能安放心灵的竟然是自己的故乡。

“写作,让世界认识你,也让你认识自己。”这句话用在85后乡土文学新生代作家范泽木身上再恰当不过了。这位从大山深处的浙中磐安走来的27岁青年,把故乡、亲情与成长、哲思、往事晾晒在善良的日光当中,一路洋洋洒洒写作。文字朴素、淡雅,宛如田畔溪岸的一株小草,有着别样的美好——纯洁羞涩,寂静清芳。不久前他又推出散文集《我愿流浪在小镇》。武汉晚报记者近日采访了他——

记者:你在《我愿流浪在小镇》一书里写了很多好玩的事、描绘了很多优美的静物还有小镇里的人们,当时怎么想到写这样一部书?

范泽木:我从小在山里长大,初中毕业后才到了城市。刚开始对城市很憧憬,认为自己长大的地方一切都比不上城市。后来才发现原来小时候的生活才是不可复制。于是一点一点去记录往事,如果说文中还蕴含着一点点道理,那肯定也是成长给我的思考。所以写这本书,是追寻一种逝去的感觉,也是在追求一种精神上的丰盈。

记者:因为文字优美,情感真挚,你被称为“美文作家”。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尝试文学创作的?

范泽木:其实上中学时,我的作文写得并不好,更别说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了,但这并不妨碍我对写作的热爱。大学时,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我渐渐走上了阅读和写作的正轨。学校图书馆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我既看儿童文学,比如《小王子》、《窗边的小豆豆》,也看余华、苏童、莫言的先锋派小说。渐渐地,脑子里积累的东西多了,就想把自己的所见所感用文字表达出来。

一开始,我的写作并不顺利。我自己没有电脑,只能向同学借,白天他们哪里肯借给我,我只有等他们睡觉后再写。当同学们进入梦乡时,我敲打着键盘,挑灯夜战。有时候吵到同学了,大晚上的我就跑去网吧继续写作。

我那时在写作上很不自信。当时寝室间会互相串门,因为怕人家看见嘲笑,所以一有人进来我就停下来,马上把文档缩小化。等人走了,我再继续。在网吧也是一样,一有人从我身边走过,我就紧张得很。

就这样“偷偷摸摸”地坚持着写作,我的文章越写越多,也开始向各类报刊投稿。年,我向《金华晚报》投稿,发表了第一篇文章《撞车》。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

记者:在《我愿流浪在小镇》中,有写到各种各样的小镇生活。你眼中的小镇是什么样的?最让你记忆深刻的是什么?

范泽木:我眼中的小镇是人们相对单纯,也相对闲暇,人们不会在数码东西上倾注很多时间,这就意味着他们有很多时间做自己。我眼中的小镇是人们亲近土地、亲近自然、接近本真。人们在这样的状态里很平静,不浮华。我眼中的小镇是人们在饭后一起坐着聊天,互相串门,很少冷漠。人们会为每一天的变化而欣喜。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儿时的夏夜,大家坐在晒场上聊天,月光清朗星星璀璨流萤飞窜。大人讲着故事,小孩玩着游戏。那种和谐温馨的画面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我想那就是最好的生活。

记者:你书里的文字,很安逸很悠然。现实却是喧嚣躁动快节奏的,如何才能找到内心的安定?

范泽木:我觉得要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我现在看到的人大部分都是忙忙碌碌马不停蹄。有些人为了多赚几块钱,对吃饭也是草草了事,但有些人不一样,再忙也要好好做饭吃饭。这是两种观念,后者我想内心会更安定。就是说,要给生活一点余地和空闲,工作和拼搏不是生活的全部。张弛有度,这是最好的生活。当然,找到自己的兴趣也很重要。人总得有一样不用来赚钱的技能,这个技能可能是手工,可能是唱歌,可能是写字画画、摄影钓鱼。有了这样的闲暇,我想内心会更安宁。

学作文,到慧笔慧笔作文,打造作家教写作第一品牌报名电话、慧笔作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zhaowanbao.com/bbfz/22052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