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哪家医院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兵临山城,势如破竹攻破他蒋介石精心部署的川东防线。
清晨6点左右,重庆白市驿机场,蒋介石的“中美”号专机缓缓起飞。
令所有人深感意外的是,飞机没有飞向海峡对岸的台湾,而是降落在了成都。
一下飞机,蒋介石便将刘文辉等川军将领,悉数召集起来讨论川西决战事宜。
蒋介石明白这些人一向与他离心离德,但是此时已经顾不了这些,利用这些拥兵自重的川军将领替自己阻挡共军,避免腋肘之变才是当务之急。
在此后的十天时间内,忧心忡忡的蒋介石几乎没有走出过黄埔军校院内的那座二层小楼。
他每天都派出不同的人前去拉拢刘文辉,以确保川西决战的顺利进行。
然而,这一切最终成了徒劳。同年12月9日,川军将领刘文辉悄悄潜出成都,通电起义。
川军第95军副军长杨晒轩组织了二百多人的敢死队,密谋捉蒋。
蒋介石大失所望,匆忙从新津机场机场登上“中美”号专机,逃往台湾。此后,他再没有机会涉足大陆。
那么,蒋介石飞抵成都具体做了什么?捉蒋计划为何会失败?逃往台湾前还发生了什么?一、重庆解放慌忙飞往成都年底,国民党政府在汹涌的解放大潮下节节败退,最终退守西南一隅。
国民政府南京沦陷后,蒋介石率领党羽退至重庆,并在此调集胡宗南等部于重庆、成都一带,企图做最后的挣扎。
(重庆解放)
刘邓大军及贺龙部共60万大军于同年11月,分别从东、南、北三面对国民党西南残部,进行战略大包围。
面对解放军的重重包围,蒋介石亲自督战,下令死守重庆。然而,国民党部分军队已经作鸟兽散。
很快,蒋介石嫡系爱将胡宗南的第一军防线被我军攻克,重庆近郊已经完全笼罩在解放军的炮火之下。
同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入重庆。
当天晚上,在西郊歌乐山林园官邸内,蒋介石刚刚睡下,蒋经国急匆匆地来到他的的卧室,向他报告了重庆已被包围的消息。
听到这个消息,蒋介石内心波澜久久未平。在他心中,自己只剩下一条路可以走了。
他匆忙起身离开了市区,住到重庆西郊的白市驿机场。
对于蒋介石而言,更为雪上加霜的是:气象条件非常恶劣。
当天飞机无法起飞,无奈之下,蒋介石只能在飞机上住了一晚。
次日凌晨6点,天气仍然没有好转,但是解放军已经攻进城内,正在向机场方向逼近,蒋介石实在不愿等待,下令强行起飞。
起飞前,他下令将白市驿机场连带停放的十余架飞机全部炸毁,以防落入解放军之手。
在他离开半个小时后,解放军便攻占了该机场。
飞机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样飞往台北,而是向西飞到了成都。
他妄想着如同十年前那样,面对来势凶猛的日军,退至西南,休养生息,最后成功实现反击。
当天下午,“中美”号专机缓缓降落在成都新津机场。
心急如焚的蒋介石一下飞机顾不得休息,就将川康边防总指挥刘文辉、四川省主席王陵基和川陕甘绥靖公署主任邓锡侯等人,悉数召集起来谈话。
(“中美”号专机)
此时的蒋介石把这些将领当做最后的稻草。
他手中根本无兵可用,而要利用西南地区作最后的挣扎,必须靠这些人,还有云南的卢汉。
他此时紧急召集这些拥兵自重的军阀,就是为了探探他们的口风。
谈话期间,有人提出应该退至康滇边境,背倚云南,充分利用山区地形,保存实力。待立足稳定后,伺机展开强势反攻。
一向善于揣度领导意图的王陵基认为,蒋介石此时的真实想法是想在川西与共军展开决战,于是便首先提出了这一主张。
刘文辉则默不作声。他外表看似平静如水,实则内心十分紧张,因为他捉摸不准蒋介石的心思,又怕对方发现破绽。
当蒋介石询问他的意见时,他先是一愣,然后含糊地说了一句:委员长总览全局,我们只是一隅之见,你看怎么好就怎么办。
(刘文辉与夫人)
蒋介石听了连连点头,这正是他想要的答案。
西康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要地。而刘文辉拥兵把持西康军政大权,已经有20年了。
他不是蒋介石嫡系,平日里只是貌合神离罢了。
蒋介石还记得自己政治生涯的巅峰,年中原大战时期,他调集重兵,与晋绥军阀阎锡山、西北军阀冯玉祥在中原地区展开殊死鏖战。
张学良、李宗仁等人纷纷予以支持,而刘文辉则借机向他发难,串通很多西康将领通电反他。
这个仇他一直记得,此时他不愿计较这些,是因为他需要利用刘文辉手上的兵。
随后,川西决战临时指挥部成立,胡宗南担任总指挥。
此时,胡宗南手上有15万兵力,全部聚集在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西平原上,准备与共军展开决战。
二、刘文辉、卢汉纷纷通电起义为了稳住刘文辉,蒋介石决定委身前去拜访。
从居住的北校场到位于玉沙街的刘文辉公馆,沿路大街小巷军戒备森严,一番如临大敌的“盛景”。
刘文辉早早得到通知,到在客厅门口恭候蒋介石。
他心里同样明白,蒋介石此次前来不过是假仁假义。
整个谈话期间,刘文辉十分小心,字斟句酌。不久之后,蒋介石便起身回去了。
蒋介石又派出自己的老友——当时掌管西南军政的张群前去与刘文辉面谈。
见面之后,张群没有过多的客套,直截了当地提出了四个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川西大会战应该如何部署、刘文辉及邓锡侯部该如何与胡宗南部配合的问题。
张群此行的目的,是探探刘文辉的口风,揣摩一下对方会不会像程潜、陈明仁那样临阵倒戈,投靠中共。
张群刚说完四个问题,刘文辉便已明白了对方以此次前来的意图。
刘文辉表示,当务之急是要保证仗能打赢;而要打赢仗,现在应该靠的是王牌胡宗南,自己顶不了用。
(蒋介石与张群)
张群推辞道,胡宗南的部队不行。一来他们刚刚来到西南地区,对此地不熟;二来兵力不够,还需要刘文辉等诸川中将领的支持。
刘文辉听了这话,有些为难地说:“事到如今我也没有办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听到对方这么回答,张群的脸立马耷拉下来了,一脸的不高兴。
刘文辉见他有些生气,就接着说:“今天到这个光景,有一兵一卒,也只有同共产党拼了。”
张群听到这话,立马高兴地问:“自乾兄准备如何部署呢?”
刘文辉则回答:“我部二十四军现在散驻在康、宁、雅三地,没有一两个月集中不起来,恐怕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啊!”
(胡宗南)
张群十分着急,催着让对方表态,但刘文辉始终含含糊糊、东扯西扯,最终没有说出个结果。
蒋介石对此十分不满意。他思来想去,提出了两个方案,命令立即照办。
一是要刘文辉、邓锡侯、胡宗南合署办公;二是刘文辉、邓锡侯的家属先行去台湾,以保证安全。
同年12月3日,已经是蒋介石来到成都的第四天了。蒋介石除了前日去玉沙街同刘文辉交谈之外,还没有出过居住的二层小楼。
蒋经国和毛人凤等人一直陪同左右,几乎是寸步不离。
当时,蒋介石的心情非常差。
因为他心里明白,川西会战只不过是殊死一搏而已,根本不可能扭转大局。
而要长期与共产党斗争下去,就必须抓住第二战线。蒋介石的第二战线,早在解放军强渡长江时,便开始陆续实施。
他让毛人凤将成都地区的负责情报的人找来,一一布置了潜伏任务。
蒋介石还一反常例,和毛人凤一同将这些人送到楼下,还与每个人握手告别。
把情报人员送走后,蒋介石突然提出:检阅黄埔军校全体师生。检阅地点,定在黄埔军校操场内。
校长张耀明接到通知,立即命人安排。
连日的阴雨之后,起了大雾,因此不得不把检阅的时间一推再推。
期间,蒋介石一直不停地看表,在屋子里来回踱步,还不时看看窗外。
到了九点半,蒋介石实在等不及了,于是下令检阅立即开始。
蒋介石在张群等人的陪同下登上了“中正台”。
“三民主义,吾党所宗……”奏响,青天白日旗缓缓升起。
然而,出乎在场所有人意料的是,“国旗”刚刚升到一半,突然“嘣”的一声,旗绳断了,旗子直接从半空中掉落下来。
所有人都直愣愣地站在原地,不知该如何是好。
蒋介石的脑门上冒出了密密麻麻的汗珠,后背直冒冷汗。
此时的他呆呆地望着地上的旗子,一时竟不知该说些什么。
几十年来,黄埔军校每周都会举行升旗仪式,但是从来没有出现过像今天这样旗绳中途断裂的情况。
全场的空气瞬间凝固了,几十秒钟后两位负责升旗的学员才缓过神来,当即便把旗杆放倒,换上了一根新的绳子,重新把“国旗”升了上去。
此时蒋介石的情绪降到了最低点。升旗结束后,他只草草讲了几句话便宣布检阅仪式结束。
这次不完美的检阅仪式,是蒋介石最后一次在大陆检阅黄埔学生。
同年12月4日,张群急匆匆跑来报告:刘文辉已经答应和胡宗南合署办公了,但是对家属先去台湾的事情一再推却。
蒋介石再次吩咐,一定要尽快将刘文辉的家属送走。
(刘文辉)
当天晚上,蒋又派财政部长关吉玉,给刘文辉送去了一笔外汇。
明面上是让他的家属到了台湾后支用,真实意图很明了:催促刘文辉尽快将家属送至台湾。
刘文辉却表示,要考虑一下再说。
此后,蒋介石接连收到不好的消息。
先是李宗仁从香港飞赴美国,对外宣称是治病。
临行前,李宗仁公开发表讲话,数落了蒋介石的种种不是。
蒋介石得知此事,恼怒地骂了很多人,就连蒋经国也未能幸免。
次日早晨,蒋介石通知刘文辉、邓锡侯二人,于当天下午到黄埔楼面谈。
此时的蒋介石已经下定决心,势必要刘、邓二人明确态度,否则就当场扣押,送至台湾,接管他们的部队。
刘文辉和邓锡侯二人商议后,决定即刻出城。
为了躲开特务的监视,他们没有携带任何的行李,先后从北门出城。
刘文辉本身就有病,借口到位于北医院看病;而邓锡侯则带上了自己的猎枪,假装出门打猎。
(邓锡侯)
出城之前,邓锡侯指示他手下的九十五军副军长杨晒轩,尽快将部队带至成都以北的山地待命。
蒋介石对这一切毫不知情,直到同年12月9日,刘、邓二人发表通电宣布起义。
而“云南王”卢汉则早在之前已经通电起义,投向了共产党,李弥、沈醉等人也在起义通电上签了字。
三、仓促飞抵台湾
这一天,成都笼罩在浓厚的阴霾之下,整座城都充满了阴沉凝重的气氛,就如蒋介石此时的心情一般。
蒋介石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在短短一天之内便众叛亲离,成了孤家寡人。
他意识到,自己在川西北建立反共基地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了。
蒋介石有所不知,卢汉宣布起义后不久,便给刘文辉等人发去了密电,嘱咐众人共同行动,争取会同四川将领,秘密逮捕蒋介石。
看完这封电报,刘文辉激动地对众人说:“我们再无举动,就要趴在卢汉的后排了。”
于是,一场密谋已久的“捉蒋”行动悄然展开。
而且,早在蒋介石忙着与自己的党羽鹰犬张群、毛人凤等人密谋“迁台”事宜时,中共地下党“留蓉工作部”就在秘密筹划“捉蒋”行动。
杨晒轩刚刚被策反时,曾自告奋勇地表示:自己要承担“捉蒋”任务。
为了保险起见,“留蓉工作部”决定除了由杨晒轩部负责具体的“捉蒋”任务外,还需由另两支争取过来的国民党军队在内部形成策应。
杨晒轩精心挑选了两百多名靠得住的士兵,同年12月10日组成“捉蒋”敢死队。
他们不确定蒋介石到底居住在哪里,所以只好分开埋伏在黄埔军校和励志社大门口。
这些穿着便衣的士兵,扮装成不同的身份,密切注视着这两处蒋介石最有可能居住的地方。
只要大门口有车辆进出,便想办法上前探查。一旦发现是蒋介石的车,立刻展开行动。
但是,他们始终没见蒋介石的车队驶出大门。
这让大家深感疑惑。
正在大家思考如此严密的“捉蒋”计划是如何泄露之时,《成都晚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一则消息:蒋总裁昨已离蓉飞台。
基于此,“离蓉工作部”只好宣布“捉蒋”计划取消。
然而,当天下午,敢死队刚刚撤下来,《成都晚报》又刊出消息:“蒋总裁下午轻车简从巡视市区。”这让众人十分费解。
我党工作人员经过缜密分析之后,得出结论:
蒋介石很可能在两天前就已经离开成都了,而报纸上的那些消息,不过是国民党释放的烟雾弹,无非是为了掩人耳目。
(成都黄埔军校旧照)
实际上,蒋介石此时还没有离开。这天清晨,侍卫官党春明慌慌张张地跑上了黄埔楼二层蒋介石卧室,报告说:
委员长还是早点动身吧,附近这几条街和军校周围发现了很多穿着便衣的陌生人。
随后,蒋介石在蒋经国和党春明的陪同下走下楼来,钻进了停在楼门口的黑色轿车。
临行前蒋氏父子二人高唱着“国歌”。歌声响起,在场所有人不禁联想到国民党末途之境遇、自己茫然之前景,竟潸然泪下。
此时,党春明不忘提醒蒋介石:“委员长还是从后面走吧,刚才在大门两侧发现了不少穿着便衣的陌生人。”
蒋介石突然暴怒:“走大门!我是从大门进来的,现在还要从大门出去!”
就这样,蒋介石坐着轿车驶出了黄埔军校大门。
(胡宗南)
为了保证蒋介石能安全离开成都,胡宗南等人制定了极为周密的计划。
此前,蒋介石曾多次往返于重庆和成都之间,都是在距离成都仅有5公里的凤凰山机场起降。
因为凤凰山机场一直停留着一辆蒋介石的专机。很多人便认为,蒋介石肯定会从这里乘机赴台。
然而,令人出乎意料的是,蒋介石居然选择了距离成都市区30公里的新津机场。
因为早在月初蒋介石刚刚飞抵成都时,胡宗南就已经将自己手下的20万大军悉数集结在新津机场一带。
所以,蒋介石才选择从新津机场起飞。
胡宗南对蒋介石的安全极为重视,早在12月初就调来了10辆坦克和装甲车,停放在黄埔军校的操场上。
除此之外,他还调集了6个团的精锐部队,陈兵在成都市区至新津机场一线,以防刘文辉等人投向共产党后,对蒋介石不利。
等到中共地下党获悉蒋介石将从新津机场起飞时,胡宗南已经将部队陈兵于成都附近,荷枪实弹的坦克装甲车也已待命。
所以要想“活捉”蒋介石,已经没有可能了。
最后,“留蓉工作部”指示刘文辉部,立即赶赴武侯祠一线,寻机狙击蒋介石。
当时,蒋介石乘车驶出黄埔军校大门后,前后均有装甲车和坦克拱卫,还有全副武装的军校学员护送。
当蒋介石从车队匆匆驶到武侯祠附近时,胡宗南命令早已待命于此坦克和装甲车一齐向刘文辉部开火。
直到车队安全驶过之后,炮火才停息。
(武侯祠)
车队一抵近新津机场,埋伏在此的中共地下党立即展开截击。
胡宗南部和军校官兵立即展开猛烈回击,车队一边进攻一边向机场方向前进,直到冲至机场跑道上,停在“中美”号专机旁。
此时“中美”号已经做好了随时起飞的准备,蒋介石从汽车钻出来后,没有直接登机,而是回头看了看他精心培养的这些黄埔学生,向他们挥手告别。
随后,他才登上了飞机。
“中美”号缓缓驶离机场,很快就消失在茫茫阴霾中。
从年12月10日离开成都,到年4月5日于台北逝世,蒋介石再也没能涉足大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