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长沙人或者居住在长沙的朋友,应该都看到过上面这四个字吧!你能想到吗,这居然是一位修伞补鞋的匠人写的?
年1月1日起,《长沙晚报》启用曾玉衡先生书法作品为新的报头,一直沿用至今。当年能从数百件征稿作品中脱颖而出,足以说明曾老书法深受同行推崇大众喜爱。
曾玉衡
曾玉衡(.11-.6.4),生于湖南新化,原名钰衡,别号叔坚。喜吟咏,工诗词,常有作品发表。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南楹联学会顾问,长沙碧湖书画研究会顾问,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他的作品被选入四十多部中外书画专集,被刻入多处碑林、碑廊、诗墙,有多件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收藏。其作品在港、澳、台地区及欧、美、澳、非和东南亚各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作品或如行云流水,充满生机活力;或如苍松翠柏,宁静恬淡,曾发行《曾玉衡书法集》。
曾玉衡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六岁入蒙,由于祖父曾传毅是晚清宿儒,擅长楷书。受祖辈和伯父的熏陶,耳濡目染,先生从小爱上了书法和古文,少年时期,随伯父曾晓岑就读于长沙明德中学,更是刻苦攻读,广涉博览。中学毕业后,曾玉衡研习法律,毕业于达材法政学校,后进旧中央训练团党政班二十一期、军法训练班第一期深造。曾任国民政府湖南民政厅科员,陆军第七十八师政治部科员,政治部第十九军补充兵训练处中校、主任、军法官,陕西宝鸡警备司令部军法处长,九十军军法处长兼陕西韩城战时检查处处长,国防部军法局检察官,可称得上年少得志。
年10月新中国成立了,众所周知的原因曾玉衡先生被判劳改5年。牢狱之灾过后,先生衣食无着,以卖字糊口,浪迹云、贵间,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自己在长沙青山祠精心筑建的石园被刘海兰占用,不得已,只得流落街头。后在长沙市黄兴路修伞补鞋,还风趣地在木板上写了一副对联:“天晴快补伞,落雨好出门。”这一招居然灵验,结果引来了许多好心和好奇的顾客,后来被美籍华人、著名学者钱歌川教授赏识,并在华人报刊上作了介绍。有些好心人猜测,这个补伞修鞋的怪老头,可能不是等闲之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地都在落实政策,平反冤案错案,但曾玉衡先生的案件迟迟得不到改正。年11月底,先生赴京上访,并直接上书主持平反工作的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胡耀邦同志。曾玉衡的案情引起了胡耀邦同志的注意,并亲自作了过问,其案件批由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重审,于年1月17日判决:“对曾玉衡历史问题即已参加湖南和平起义,应既往不咎。至于包庇反革命问题,在年以前,对赴港澳尚无明文规定,故不构成犯罪,原判不当,应予纠正。”曾的历史问题在一个半月内即得到彻底平反。二十八年如一梦,曾玉衡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复出后担任湖南省政府参事室参事,青石祠的石园亦仍归其所有,家人得以团聚。
曾玉衡先生迎来了生命的第二个春天,他的作品直接、间接流传于欧、美、日、东南亚及港台地区,多次参加国际、全国大展,展品收入多种专集,刻留碑林,并为各大博物馆收藏,得到启功、赵朴初、王遐举、史树青及佟韦先生等名人名家的高度评价。先生虽功成名就,海内外扬名,仍然虚怀若谷。曾玉衡的书法作品在注重形式的同时,更重视内容的选择与创作,他从大量的史料中拟就新鲜并极富哲理和教育意义的名文、名诗、警句,还常自撰诗文联语,书以成作。尤其是嵌名联,极具情操和人生感悟之力,书味无穷,含意隽永。
曾玉衡先生为台湾政要陈立夫、著名画家王遐举、著名诗人柳倩作的嵌名联
关于长沙晚报的故事,
您是否有更多了解?
欢迎留言分享或投稿~
END*本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