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收藏市场上不乏顶级的艺术品,更不乏顶级的鉴定家,但随着中国艺术交易市场的迅速发展,尤其在其活跃度超过拍卖行业后,艺术品交易已经成为当下国民经济的一大亮点。
也许是难却情面,也许是受利益驱使,给收藏爱好者鉴宝的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仅北京就有上百家各门类的鉴定中心,全国叫不出名字的“鉴定专家”更是数不胜数,形成“你方说罢我来说,十个意见九不同”的局面,这也成了当下拍卖公司经理们最头疼的一件事。我们不禁发问:面对如此混乱庞杂的鉴定专家队伍,谁来鉴定他们的资质?
日前,通过走访艺术品交易市场的相关人士了解到,目前一些所谓的“鉴定专家”扰乱市场,各有怪招。 现状被经济利益驱使的“办证专家”一个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曾经曝光了这样一个事实:一位收藏爱好者在地摊上花30元钱买了一块仿红山文化的“古玉”后,随即找到一位国家级的鉴定专家鉴定,鉴定后专家得出是真品的结论,估价为30万元,并给这位收藏爱好者开具证书,同时收取了大约元的鉴定费。
此过程全部由电视台的摄像机跟踪拍摄并报道,这位鉴定专家的所作所为,也被媒体抓了个证据确凿。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像这样的所谓专家能在一家著名的古玩城内公开从事鉴定工作10多年之久,文物界居然没有一个规章制度和考核制度把他清理出去,直到被媒体曝光后他才被撤换下来。
欢迎 比科班还要“速成”的专家那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拍卖公司经理还告诉记者,他们有次拍卖时,自己请的行家认定的东西,但是买家自己带的一个所谓的专家跑来胡说一气,那买家就不买了。后来一打听,那个专家上了一个玉器短训班,目前还没毕业呢。
他表示,一些在文物机关做行政工作的人士,工作时间长了混个副研究员之类的职称就跑到市场上来鉴定了,而且在市场上比专科毕业生还要吃香。
鉴定专家是否应该“职业化”倒成了业内争议的焦点。年7月,国家确定了文物鉴定师的执业标准,要求推行市场准入制度,没有取得资格证的,将不能从事这个行业。
标准是推出了,但与庞大的市场需求相比,文物鉴定专业人才依然相当匮乏。像河南这样的文物大省,目前取得这种资格的只有7个人,全国也不足百人。而近年以来,北京、广州、上海及成都等地都举办了鉴定师培训班,还有不少短期的诸如“鉴赏班”、“兴趣爱好班”等。
“什么才能叫鉴定家,他必须看过大量的真品,而且还需要有提炼能力,有天赋的人才能成为鉴定家。”董国强说道。比如鉴定齐白石的专家,就得了解齐白石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所有作品,就算两个人都看过了齐白石的作品,也有可能有一个人完全没看懂的,从这点看,学校里培养初级或中级的鉴定者是可能的,但他们还必须要靠时间来磨砺“眼力”,还需要天赋,这种培养难度不啻于培养一个画家。
北京中嘉拍卖公司市场部经理梁泊倒认为“职业化”的方向还可以。他觉得目前国家还没有“鉴定师”这个职称,就像拍卖师一样,成立一个专业队伍来鉴定,这方向不错,可以让各种人恪守本分,但操作性有待验证,培训的人才一定要细分门类,其实就“瓷器”一项,就得分好几个朝代,看得懂明清瓷的未必能看懂高古瓷器。 跨度太大的鉴定专家好多业内人士拿“民国四公子”(张伯驹、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为例,他们的收藏和鉴定在当时一度成为人们的取舍标准,而现在的鉴定领域10个专家能出具9个不同的证书,似乎没了什么标准可言。在鉴定领域也出现了不细分门类,统包统揽的鉴定专家。
“四公子的收藏精神和人文精神为人称道,值得现代人学习,他们喜欢的、自己认为好的东西买的时候不会计较它的价格和真假,他们认为是国宝的文物就算倾家荡产也要买下来,为的是保护国家的文物体系,而不是为了个人的赢利。”董国强认为,时代标准不一样了,过去人们是为了爱好而收藏,现在是为了投资,所以对东西真假的要求比过去苛刻。
就算是民国四公子中的大藏家张伯驹,他所收藏和捐出的东西也有假的、年份不够的、或者不是真迹之类的案例,清代很多收藏家出的收藏目录里的一些藏品,现在也有人在质疑其是否为真迹。这说明每个鉴定家都有看走眼的时候,所以董国强认为,鉴定家不应该什么都懂,包括当代活跃的那些鉴定家,买家一定要认识到他们有长项,但也要知道他们有短项。
艺术区“亚洲艺术中心”经理李宜霖给记者介绍了中国台湾的行情,其实台湾的鉴定体系也不是很完善。台湾存在和内地一样的风气,就是收藏者不注重去看东西,而更注重去看鉴定证书。其实对鉴定专家来说,收取点鉴定费用还算小事,但误判产生的效应非常大,因为现在拍卖市场动辄都是上百万、上千万的拍品。他感觉内地市场中的鉴定人士角色太多元,跨度太大,不像国外分门别类的细化,角色比较专一。
他以中国书画为例,鉴定古代书画就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鉴定者必须对每个朝代的背景、书画风格、甚至画家的诗词都要精通才能做鉴定。
所以李宜霖觉得,收藏鉴定实在很复杂。想要完全了解一个画家,应该在社会上建立这位画家的档案,比如他办过的所有展览,出过的所有画册,但内地的代理制度近几年才开始产生,而且主要是针对特别火热的当代艺术,近现代的水墨画并没有专业机构做代理,所以很多国外完善的代理体系国内目前还没有。 “为假作证”的鉴定专家
诚然,专家“掌眼”有“看走眼”的时候做出了错误判断,但也经常有鉴定专家因为种种原因而说了违心话。某著名书法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有一位老干部找到他做鉴定时,他拘于情面或者说是慑于威力而无奈说了假话。
这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内地艺术品还没有形成交易市场的时候也许后果并不严重,但在当今艺术市场动辄上百万、千万的交易价格面前,把假的说成真的,一个直观的后果就是假品继续在市场上流通。内地拍卖市场就出现过这样“以假传假”的例子。
董国强认为,“为假作证”甚至导致“以假传假”,这其实不是所谓潜规则,而是明显的不正之风。但这种东西私底下卖掉有可能,要从拍卖公司等正规渠道走可能性不高了。拍卖市场发展到今天,已经相对成熟了,而且相当透明,因为社会 鉴定家的艰难抉择 职业操守还是金钱诱惑?文化部中国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李彦军曾感慨道:“很多专家走穴,走一圈就能挣个十万八万的。持有宝物的人都希望是真的。可我见了假的,就不能说是真的,无形中就会得罪很多人,在得罪人方面我也可以称为专家。如果你说真话,就在无形中触犯了某个圈里的潜规则。”很多鉴定专家都面临着要操守还是要金钱、要情面的选择。
但现在艺术品市场的火爆行情,已经使得鉴定这碗饭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被奉为玉石鉴定专家的王敬之先生在接受采访时举了一些例子,来证明鉴定这碗饭有多么重要,鉴假为真能让人倾家荡产,断真为假又是对文物的犯罪。一次,一个收藏家给他看一块和田玉,自己估价为万元。王敬之开门见山,这不是和田玉,而是现在流行的石性很重的代用品,器形很乱,而且里面包含了不同朝代的信息。后来王敬之去那收藏家家里一看,一屋子全是假田黄、假玉,他一件件跟他说道理时,那个收藏者的脸红一阵白一阵,最后放声痛哭,为了收藏他都快把房子卖了,后来这个收藏家中风瘫痪了。
欢迎 发展 业内呼唤“自律”和“法律”董国强认为,目前艺术品市场还不是国家的支柱产业,而且鉴定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它的文化和历史特性,使得行政机构无法用统一标准对它进行单一化管理。“这行业主要应该靠自律,一句话,谁干净谁活得长。”董国强一句话概括。
一些拍卖公司人士反映,相关法律也应该细化和规范,比如鉴定行业的立法。
目前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可以说是惟一的为社会、市场服务的国家机构。副秘书长吕立新介绍说,按目前最新的委员会构成,已经号召来了国内很多大专家,廖静文就多次参加活动。目前接到全国各地的鉴定单子很多,一般是受委托展开工作。
要总结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和社会上的个人鉴定最大的不同,吕立新觉得从这里出去的鉴定结果是有法律效力的,而民间的鉴定家是不会负法律责任的。他们已经接过很多诉讼案子,法院判决时就以委员会的评估结果为主要依据,文物出入境时也拿他们的评估做依据。
对于委员会里的委员,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也有严格的章程来要求,明确规定委员有什么样的职责和约束,什么样的委员不适合担当,什么样的要开除。吕立新说,现在入选委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专家自发地不再接受社会上的邀请去做鉴定了,虽然委员会并不发工资,但他们都以参加委员会为荣,他们在社会上的地位也相当高。吕立新明确表示,如果私下接受邀请去做的鉴定,肯定不代表委员会的行为,在这块委员会也会越来越有限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法规起草小组刚开完的第一次会议,《艺术品管理条例》正在修订中。据吕立新透露,关于文物鉴定和拍卖的一些法规将是条例中的重点,会有具体条款进行约束,这代表国家开始加大力度管理艺术品交易市场。 支招 前人鉴定结果可借鉴
董国强认为,其实从目前拍卖公司操作来看,大多数都是能吸取多方意见、请专家把关再上拍的。像匡时,几乎每次拍卖都会有因征集中看走眼而临时撤拍的东西,这些东西如果拍出去才是对公司真正的损失,损失的是名誉。
鉴于目前国内藏家大多还相当依赖社会上的鉴定专家,但鉴定力量又这么混乱,董国强给藏友们支了一些有用的招。
他觉得应该尊重前人的鉴定结果,比如历史上收藏家的藏品、历史上的著录,不能轻易否定,因为他们看到真东西的机会比我们多得多。现在从市场上看,著录在《石渠宝笈》上的清代宫廷画家的作品最好卖,《石渠宝笈》本身就是乾隆时编的,记录的又是清代宫廷画家的作品,就没有任何真假问题。“当任何人都不能够相信的时候,就只能相信皇帝了。”董国强开玩笑地说。
而名家递藏也应该引起藏友重视,艺术品交易讲究的一条秘诀就是“传承有序”。比如他们这次春拍推出的一些谢稚柳的藏品,反响就非常好。也曾经有人问过他某某东西是不是真的,他告诉那位藏友,谢老已经替他做了回答了。谢稚柳曾是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是公认的老一辈鉴定权威。 验证专家“三大标准”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收藏委员会副秘书长秦杰表示,广大收藏爱好者可以通过三个标准来验证鉴定专家是否有真才实学,进而判断此专家是否可以相信。
首先要看该鉴定专家在鉴定得出结论时,有没有判断依据,条理是否清楚。如果仅仅是真或者伪这样海阔天空的说,说明该专家对所鉴定的文物未必了解。文物门类分工比较细,没有专家是全能的,有一些专家可能在某一领域无人能及,但在其他方面就未必能够深入了解。收藏爱好者在选择鉴定专家时,一定要选所属门类的专家,“跨行”鉴定只能自讨苦吃。
其次,收藏爱好者不要过多 国外 西方用金融、法律联保艺术品美国艺术信托基金会APT亚洲执行长杨心一给记者介绍了一些西方对鉴定专业的规范措施,西方鉴定专家的鉴定结果都要负法律责任,而且有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联保。
美国就有一个鉴定公会,会员每年都要有培训,一些新的行业规范、造假技巧出来后,公会会开会讨论这些东西。而且美国的鉴定师是有上岗证的,保证了鉴定的效力。在鉴定师的专业上分得也很细,一般按时期和类别分,
比如古董就会分古罗马、古埃及等远古时期的文物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还会分中国的和西方的,中国的瓷器、青铜器也完全分属不同部门。目前国内真正的鉴定专家已经都各有专长,分类比较细化了。其实差距在于培训这一环节,西方有行业力量带动每年进行培训,这批专家可以不断升级知识。
西方国家大概都对鉴定有法律要求,如果鉴定错了鉴定专家是要赔钱的,而且要追究是故意看错还是走眼。所以西方国家的鉴定专家很有权威性,也造就他们的道德自律意识非常强。此时一些保险公司也会介入对鉴定的担保,以及估价问题。如果某幅名画不幸坏掉了,保险公司要赔钱,而保险公司一般会参照市场价格另外找人估价,从而确定保险价。上了保险后,艺术品就可以进行抵押等业务了,它拥有股票一样的金融性。
杨心一觉得国家应加大对艺术品数据库的建设。国外艺术品实现再流通之前一般都能查到最初是从哪个画廊、古董店买的,当时多少钱等数据,在保险公司、初级出售的画廊等机构都有数据存档,所以国外鉴定专家在做鉴定和估价时就有很多参数可以借鉴。
(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见谅!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治白癜风北京最好的医院是哪里中科白癜风微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nqxgs.com/yzwbls/2199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