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全国人民都点赞20名职业农民被大学

“面朝黄土背朝天”曾是很多人心中农民的形象,现如今,一些农民正在通过学知识学技术改变传统的务农方式。陕西20名职业农民被录取上大学,这种“职业农民上大学”的新时尚,正在悄悄地刷新我们一系列的思想观念。

事件回顾

去年4月,陕西省富平县政府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校县合作,共同成立了“富平职业农民培育学校”。陕西省富平县20名职业农民日前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这是陕西省首次录取职业农民上大学。今年9月,他们将走近校园,接受为期三年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为了提升职业农民的培训实效,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今年采取了自主招生的方式,面向职业农民招录大学生。参加报考的学员只要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不论年龄,一律通过网上报名、审核、文化课考试和面试进行择优录取。入学期间的学费由县上进行相应资助。学校将为他们单独设班,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职业农民可不可以接受全日制高等教育?

相关评论,马上进入由王丰江编辑、学玮主持的热点评说。

点击下方音频,收听今日的《热点评说》↓↓↓

近日,陕西省富平县的20位农民收到了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今年9月,他们将跟其他大学生一样走进校园,接受为期3年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据当地农业部门介绍,这20位农民都是当地种植大户或规模经营户,平均年龄将近38岁。这是陕西省首次录取职业农民上大学。

《燕赵晚报》说,大龄农民能够走进大学,不是大学的门槛变低了,而是大学的大门变宽了;作为大学校园中一群独特的大学生,他们的存在将产生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首先,普通的大学生是先理论后实践,而这些农民大学生却是先实践后理论,或者说边理论边实践,这有利于他们把自己在大学学到的知识在第一时间拿到农田或果园里进行实践检验,更容易产生良好的实践效果。其次,和普通的大学生比起来,农民大学生在求知的欲望、学习的主动性方面更胜一筹。这一点,不但对他们自己的学习很重要,对周围其他普通大学生也能够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另外,当这些接受过大学教育的新农民回到家乡后,必将对身边其他农民带来良好的示范作用。总之,大龄农民上大学具有标本意义。

《广州日报》指出,农民上大学,体现了新一代农民自我发展的强烈愿望。要让更多农民走进大学校门,一方面需要有关部门积极作为,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来自社会的支持,尤其是教育机构针对农民群体的特征,合理设置对口专业和学习方式。需要强调的是,农民上大学,绝大多数不是为了一纸文凭,而是为了真正学到东西。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农民观念的进步,上大学去学技术、长知识,理应成为越来越普遍的新常态。

《北京青年报》表示,农民通过知识+技能的技能性高考、进入职业院校接受全日制教育,不仅没有降低高等教育的标准,反而为职业院校的改革趟出了一条新路。也就是说,注册入学、申请入学、自主办学、自授文凭,将把高职院校办学置于市场竞争之中,通过受教育者的选择、和社会专业机构的评价,促进高职院校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如果这方面的改革能顺利进行下去,将会为本科院校的招生改革提供有益经验。

《新华每日电讯》说,职业农民能读大学,其实是高等教育日益平民化的一个缩影,也是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一个印证。近年来,发展职业教育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然而职业教育的生源从哪里来呢?在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未曾改变之前,让职业农民、职业工人进入职业院校深造学习,应当是一种重要的路径。

评论提出的问题是,当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去读大学,又有多少大学生毕业后愿意做职业农民呢?换句话说,如何在职业农民和大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流动呢?一个正常的现代社会里,既需要农民去读大学,也需要大学生愿意去做农民。从这个角度来看,对农村和农民的扶植力度应该继续加大,大学培养职业农民的主动性也应该加大,让更多大学生愿意做农民。

《中国青年报》指出,当各行各业都回归到价值被充分体现、专业被充分尊重的位置,农民进大学就是一件更正常的事;而大学出农民、大学出技工也会成为理所当然的图景。

欢迎大家留言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参与讨论,或者您有好的话题或建议,欢迎给我们提出,我们会认真倾听每一位用户的心声,做出最好的内容来回馈大家。

文章评论仅代表作者观点,与51听无关。

??????









































昆明儿童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权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nqxgs.com/yzwbnr/22004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