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枚勋章,
记载着魏德禄老父亲的戎马一生,
一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三级独立自由勋章,
另一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三级解放勋章,
至今都被年逾古稀的魏德禄视为宝贝,
珍藏在自家的保险柜里。
“我的老父亲为了革命出生入死,去世时在他的骨灰中找到了七枚弹片……”抚摸着这两枚带有红色记忆的“传家宝”,魏德禄的眼圈不由得红了。他说,魏家人早将老父亲临终时的遗训如烙印般刻在心中:“听党话,跟党走,干一辈子革命!”
征集“红色传家宝”
今年是建党周年,燕赵晚报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特别策划——“红色传家宝”的故事,请广大市民讲述自家“红色传家宝”的故事,重温心底深处的历史记忆。现在面向广大读者和网友征集有关线索,家中珍藏的军功章、奖章、烈士证、任命书、衣物、笔记本、家书、荣誉证书、照片等有历史记忆、有价值的红色物件,都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提供给我们(请简要介绍相关信息并留下联系电话)。让我们一起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方式1:拨打本报24小时新闻热线。
方式2:
父亲的骨灰里找到7枚弹片
“这两枚勋章是年毛主席颁发主席令,分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时期参加革命战争的有功人员的。”4月12日上午,在新华区赵一街新区,70岁的魏德禄小心翼翼地从自家保险柜中取出两个盒子,一绿一红,每个盒子上都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分别装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解放勋章”。
打开盒子,里面的两枚勋章依旧光亮如新。“这两枚勋章材质均为银镀金,只是图案略有不同,独立自由勋章图案外形为八角星,中间为红星照耀下的延安宝塔山,象征中国人民为追求和平正义、捍卫民族独立自由的斗争精神。而解放勋章的中心图案是红星和天安门,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武装夺取全国胜利。”
在魏德禄看来,这两枚勋章记载着老父亲的戎马一生。
魏德禄告诉记者,父亲是一名老八路,年参加革命,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老父亲一生为人低调,很少跟我们讲述他的战斗故事,不过有两个故事让我记忆深刻。”
那是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次父亲在保定一带作战,任务是带队炸掉敌人的炮楼,突破敌人的封锁。“他们选择雨天作战,那天突击队员都光着身子在泥泞雨水中匍匐向炮楼靠近,当父亲看到炮楼里有一个日本人拿着望远镜不停地向下观察,似乎发现了什么,父亲眼疾手快,一枪命中日本人。我方部队立即发起猛攻,最终炸掉炮楼,突破封锁。部队领导认为我父亲有勇有谋,特将那个日本人的望远镜奖励给他。”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采用“铁壁合围”战术,企图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党政军彻底消灭。“还有一次,日军集结了大批部队试图围剿我们,在突围过程中,敌军用机关枪不停向我军扫射,父亲的一位战友不幸中弹倒下,他不忍舍弃战友,背起战友就跑,身后不停响起突突突的枪声。等突围到安全地带,他的双腿早已被枪扫射得血肉模糊,露出白骨。直到那一刻,他才感到扎心的疼。”
说着说着,魏德禄不由地眼圈再次湿润,“我的父亲为了新中国为了革命事业,英勇杀敌,出生入死。去世时在他的骨灰中还找到了七枚弹片……”魏德禄告诉记者,他的父亲由于身体原因,战争结束后一直在部队休干所工作,现长眠于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大哥驾战机在空中与美军“拼刺刀”
多年来,让魏德禄感到无上光荣的人,除了老父亲,还有自己的大哥、空军战斗英雄魏双禄。
“我和哥哥打小就出生在部队大院,每天我们听着各种号声起床、吃饭、睡觉,参军入伍、报效祖国的志向早已深入骨髓。”因此,大哥魏双禄十几岁便参军入伍。
在魏德禄老人家中,记者看到了老人珍藏的唯一一张哥哥身着飞行服、站在一架战斗机前的老照片。照片中的魏双禄英姿飒爽,顶天立地。“大哥和我相差十几岁,平时他工作忙,我俩交流机会少。但我清楚地记得,他曾经和我说过,他要成为像父亲一样的中国军人。”
果然,大哥不负众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英勇杀敌,视死如归。“后来,我听父亲说,大哥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空军战斗英雄,曾经驾驶米格战斗机以高超的技巧与敌机在空中较量,击落两架美军飞机,击伤一架,可大哥却从未向家人提及战斗的残酷。”
后来,魏德禄在一组抗美援朝70周年系列报道中,看到一位空军机械员回忆抗美援朝战斗经历的文章。在这篇《空军机械员的“蓝色”追忆》的文章中,他看到了哥哥的故事,不由得为英勇无畏的哥哥竖起大拇指。
报道中写道:“有个战友叫魏双禄,当他单独作战时,八架美机试图对其围攻。但他毫不畏惧,在空中勇敢冲杀,上下翻飞,盘旋,倒飞翻滚,以急跃升等高超技巧与敌军足足较量了数十分钟之久,其间其以镇静、勇敢机智的气概,击落其中两架敌机,其余六架见状,自知我方利害,于是掉头逃窜。”
魏德禄记得,当年,哥哥凯旋后,他见到哥哥时,问他在空中与美军飞机搏杀时在想什么,魏双禄的回答只有五个字:“与敌人拼了!”
传承父辈精神当一名扶贫“战士”
“父亲戎马一生,为国尽忠,传给我们晚辈的不单单是这两枚勋章,更多的是一种红色精神。”多年来,魏德禄始终将父亲、哥哥作为学习的榜样,将红色精神深入到日常工作和学习中,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而他自己就曾是一位扶贫“战士”。
那是年初,坝上高原的张北县发生强烈地震,房屋倒塌、公路被毁,“那时上级任命我为队长,紧急赶赴灾区救灾、扶贫。”当年8月,在原河北省电子工业厅工作的47岁的魏德禄被火速派往重灾区班青村。
“等到当地一看,零下30多度的气温下,到处都是残垣断壁,村民的衣食住行都遇到了极大困难。”魏德禄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这个村的贫困面貌。当时,他给自己约法三章:不在农户家喝一次酒、吃一次饭,拒收礼品和食物,每天出义务工和农民一样劳动。
为了解决村民吃水难的问题,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魏德禄抡起镐头带头干,“当时,为了引山泉水入户,我们多次现场勘察设计,最终决定在山泉水旁挖蓄水池,而后引流入户。可山区到处都是硬石,施工需要炸石挖坑,稍有不慎就会被炸伤。”魏德禄一边说,一边撸起袖子让记者看,只见他左胳膊肘处留有一道长五六厘米的深深的疤痕,“当时血流不止,我拿绷带一勒,继续干活儿。”其间,他多次受伤,甚至还差点危及生命。
那年冬天的一个半夜,有人敲他的房门,焦急不已。“当听说新砌的蓄水池可能要被冻住,有坍塌危险时,我抱起被褥、棉衣就往山上跑,由于天黑风大,我不慎掉入一个积水大坑,心想:‘老母亲,儿子要走你前头了。’”幸运的是,他抓到了一个支撑物,终于爬了上来,“我不能死,我给村民的承诺还没完成!”
就这样,克服种种困难、重重危险,仅仅用了两个月时间,魏德禄硬是让甘甜的泉水流进了班青村的每家每户。
通水当天,村民将长期低烧的他搀扶到现场,而他却倒下了,诊断为“肺部大面积囊肿,中毒性肺炎”。“当时医生建议我做手术,可手术有风险。我想,我宁可当扶贫烈士,也不能死在手术台上!”没几天,他再次返回扶贫点。在一年多的扶贫工作中,魏德禄还在村中先后数十次捐款合计余元,救助困难户和危重病人。
年,鉴于他在扶贫工作中所做的贡献,河北省人民政府给他记了一等功。
文/图燕赵晚报融媒体首席记者杜慧刘琛敏
热点推荐
严重破坏全国防疫大局,撤职!
河北一货车司机服用农药死亡,官方披露调查结果
雄安新区和石家庄市签署协议
编辑蓓蓓责编卡卡
石家庄日报全媒体新闻热线
————
倾听大众声音 发布权威信息
架起媒体与用户沟通的桥梁
长按图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zhaowanbao.com/yzwbnr/2205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