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面对炎热的夏天,医院的医生们不约而同地向就诊者推荐“食疗”——吃姜。在医生眼里,夏天吃姜可谓好处多多,可止吐、提神醒脑、增进食欲……亲,您还在等什么?赶紧行动起来吧,在享受美味佳肴的同时多吃一点姜,您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哟。不过,需提醒大伙儿的是,吃姜也是有讲究的,吃姜不去皮、烂姜不能吃、儿童不宜多吃姜。
■医院治未病科主任许文忠
夏天吃姜好处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这句民谚是有一定科学道理和依据的。中医学认为,夏季阳气在表,容易出现胃中虚冷,适当多吃生姜可以温胃散寒除湿,尤其暑季更为适合。暑季炎热,人们往往贪凉饮冷、过食寒凉、吹空调过久,都容易损伤阳气,吃一点生姜可起到散寒祛暑的作用。
姜中含有姜醇、姜烯、水芹烯、柠檬醛、芳香、姜辣素、树脂、淀粉和纤维等。据现代研究,姜的提取物能刺激胃黏膜,引起血管运动中枢及交感神经的反射性兴奋,可促进血液循环,振奋胃功能,达到健胃,止痛,发汗,解热的作用。姜还有健胃增进食欲的作用,夏令气候炎热,唾液、胃液的分泌会减少,进而影响人们的食欲,如果在吃饭时食用几片生姜会增进食欲。需指出的是,姜中的挥发油还能增强胃液的分泌和肠壁的蠕动,从而帮助消化。
如果您认为姜仅仅有上述功效那就大错特错了。姜还有杀灭口腔致病菌和肠道致病菌的作用,用生姜水含漱治疗口臭和牙周炎,疗效显著。中医认为生姜能“通神明”,即提神醒脑。夏季中暑昏厥不省人事时,用姜汁一杯灌下,能使病人很快醒过来。对一般暑热,表现为头昏、心悸及胸闷恶心的病人,适当吃点生姜汤大有裨益。生姜中分离出来的姜烯、姜酮的混合物有明显的止呕吐作用。晕车者也可含服生姜片。食用鱼蟹时辅以生姜能解鱼蟹之毒,减少可能出现的胃肠不适等症状。
夏天吃姜应注意
中国人养生,特别讲究顺应天时,吃姜也不例外。
一天之间在什么时候吃姜是大有讲究的。如果是日常保健吃姜,一定要在早饭时吃。因为早晨正是气血流注阳明胃经之时,此时吃姜,正好生发胃气,促进消化,且姜性辛温,能加快血液流动,有提神的功效。
很多人都知道晚上不宜吃姜。其实,不仅是晚上,中午以后就应该不吃姜了。为啥?因为大自然的阳气在中午到达顶峰。盛极必衰,午后阴气开始升起,阳气开始收敛。姜是生发阳气的,午后自然不宜再吃了。正午时分,心经的气血最盛。此时吃姜,对于本身心火旺的人来说无异于是火上浇油。心火过旺,肺就会遭殃了,会引起咳喘痰热各种症状。
需指出的是,夜晚人体应该养阴,收敛阳气,吃姜会适得其反,违背天时。此时吃姜会使人兴奋,无法安睡;刺激神经,影响心脏功能;郁积内火,耗肺阴,伤肾水。
夏天吃姜有讲究
姜显然有药理作用,那么吃起来也就有讲究了。建议人们夏天在吃姜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不要去皮:有些人吃姜喜欢削皮,这样做不能发挥姜的整体功效。一般的鲜姜洗干净后就可以切丝分片。
烂姜不吃: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烂姜不烂味”,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腐烂的姜会产生一种毒性物质,它可使肝细胞变性、坏死,从而诱发肝和食管的损伤。
吃姜虽好,可也有不适宜人群
姜虽好,但不宜多吃,尤其以下人群:
阴虚体质者:表现为手脚心发热,手心有汗爱喝水,经常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燥、心烦易怒、睡眠不好的人群。
内热较重者:表现为肺热燥咳,胃热呕吐、口臭,痔疮出血,痛疮溃烂等疾病的人群。
肝炎患者:一般情况下,肝炎病人是忌吃姜的,因为常吃姜会引起肝火旺。想要克制吃姜引起的肝火旺,可以同时选择一些可舒肝、理气的食物,比如用山楂、菊花泡泡茶喝,这样就可以消除生姜引起的燥热而不伤身体。
脱发者:注意脱发属热性疾病,姜用久了会生热,用热性药治热性病是有冲突的,所以尽量少用。
儿童:儿童本来身体内阳气旺盛,如再刻意多吃,容易上火。
需指出的是,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胃溃疡、胆囊炎、肾盂肾炎、糖尿病、痔疮的人们,也不宜长期食用姜。
秋季不宜吃姜,冬天体寒者可吃
特别提醒:一般来说,一年之内,秋不食姜。秋季干燥,再吃辛温的生姜,会加重秋燥的症状。
冬天气候干燥,空气中缺少水分,人体同样缺少水分。而生姜属于热性,人吃了后容易上火,建议少吃。不过,对一些体寒的人来说,冬天吃姜有助于驱除身体中的寒气,可适当多吃一些。
文/本报记者李惺图/来源于网络
近期庄里最火爆的活动
听说剑桥、哈佛的名师要来庄里做夏令营!
编辑:蓓蓓责编:卡卡
白癜风的危害是什么白殿疯长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