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上午9时,大连晚报小记者们准时来到大连市血液中心,业务科叶萍副主任首先为小记者们进行了一次精彩的献血知识讲座,简要介绍了有关血液生理和无偿献血知识,然后带领大家依次参观了输血科、机采科、成分科、检验科等科室,各科主任详细介绍了血液的采集、分离、制备、检验、质控等工作流程。
一袋血从一个人的身体里出来,最终输入另一个人身体里,中间需要经历怎样的“旅程”?我的血型是什么,跟父母的血型有啥关联?无偿献血是咋回事?……这些问题在活动中,小记者们都找到了答案。
这间屋子里,血浆、红细胞、血小板保存在各自的适温柜里,因为它们存放的温度各不同。
小记者积极思考、大胆提问,赞一个。
来,孩子们,告诉你们一袋血的成分组成。
这就是传说中的“献血证”,大家愿不愿意做无偿献血的宣传员啊?
这位医生姓康,被小记者们称他为“康师傅”。
请注意,这位医生身旁的像喷头一样的东西,可有讲究哩。由于血液中心的医生每天与血液打交道,存在鲜血溅到身上的可能,假如大量的鲜血溅到身上,应急处理办法就是在这个“喷头”下站着,手拉那个黄色把手,给自己来个淋浴。不过,据说,这个设备安装半年多了,还没用过呢:)
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多多提问哈。
测血型喽,都别怕,就像蚊子叮一下。
合个影吧。
如果你还愿意往下看,那再来一段感动的画面吧。
走进二楼的机采科,血液中心的医生让大家靠近一位献血者,以其献血的过程为大家现场讲解血小板是如何被先进的机器设备直接分离出来的。大约10分钟后,医生带领大家往屋外走,进行下一个环节活动。此时,记者注意到,小记者中山区中心小学三年一班的王宇凡(想知道是哪位吗,看合影,一排右二就是)看到一位献血的叔叔坐在座位上,身上盖的毯子没有盖好,刚好露出献血的那只胳膊。担心叔叔着凉,王宇凡特意走过去帮忙盖好。站在一旁的妈妈没多说,只是会心地一笑。母子俩便随大部队往外走,这一幕被记者和一位血站的医生看到了,都为这个懂事的孩子竖起了大拇指。
怎么样,这就是咱大连晚报小记者的素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