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海报,洞悉戛纳

法国时间今天晚上,就要颁出74届金棕榈大奖,趁着这个机会我们通过海报来聊一下戛纳的发展过程。

金棕榈大奖

年第一届戛纳电影节只是个不知名的小东西,海报基本上以戛纳这座小城市为主打方向:海天一色的蔚蓝,硕大的棕榈树还有一堆贵族夫妇在海滩上度假,典型的法式味道。因为刚经历了二战,事实上戛纳之前也是满目疮痍,只是在市长的带领下,经过和市民一起的打理,才有了海滨度假城市的面貌。

第一届戛纳电影节并没有自己的定位,也没有所谓的金棕榈大奖,只是有评委会大奖,并且最终有11部电影拿到了这个奖:丹麦的《大地将变成红色》、美国的《失去的周末》(比利·怀尔德)、法国的《田园交响曲》、英国的《相见恨晚》(大卫.里恩)、印度的《尼恰·那伽》、意大利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罗伯托·罗西里尼)、瑞典的《考验》(英格玛·伯格曼编剧)和《最后的机会》、墨西哥的《玛丽亚肖像》、捷克的《没有翅膀的人》、前苏联的《伟大的转折》。不难看出,这其实是一个皆大欢喜的讨好式颁奖。

第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海报

年第二届戛纳电影节因为第一届的成功,所以戛纳市长比科自筹资金,修建了电影宫(一直用到现在)。这届的海报虚实结合,大大的摄影机占据了大部分版幅,而摄影机中间仍然是戛纳的风光,可以看出主办方再将电影和戛纳联系在一起。

这届电影节苏联并没有任何电影参赛,有人认为是冷战初露端倪,而有人认为上一届苏联代表团招待会太过奢华,过于资本主义。这届颁奖也没有按国家颁,而是按照了影片的类型。最佳故事片大奖:法国电影《安东尼夫妇》、社会片大奖:美国电影《交叉火力》、音乐片大奖:美国电影《齐格菲歌舞团》、动画片大奖:美国片《坦博》。

第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海报

由于法国政府的财政困难,第三届戛纳电影节推迟了两年,在年才举办。电影宫装修完成,年9月2日开始大家可以进入到电影宫看电影。这届电影节的海报就是一个身披各国国旗的女郎、举着胶卷的形象,可以看出戛纳作为国际电影节的定位已经显现,并且有了金棕榈大奖,在这一届所有人也都把目光聚集在一部片子上:英国人卡洛·里德的《第三个人》。

第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海报

之后又因为资金问题,停办一年,年举办,同时在举办时间上也有所调整。之前三届电影节都是在9月份举办,因为和威尼斯的时间相互冲突,所以两者协商,戛纳的举办时间最终定在了每年的4月、5月举办。

这届海报依然是电影和戛纳风景的相互融合,这一届电影节,苏联电影正式回归,也因此有了不小的政治议题,苏联觉得瑞士的送选片不正确,法国外交部又抵制苏联的参赛片《解放了的中国》,最终金棕榈给了意大利德·西卡的《米兰奇迹》。

第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海报

第五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海报也是主打的国旗风格,像是火炬的造型融合各国国旗。这届电影节又被称为“美女节”,因为欧美当时著名的美女明星都在戛纳齐聚一堂。

这届电影节有个趣事就是戛纳旁边的蒙特卡洛电台提前宣布了获奖名单,刚开始以为是评委会泄漏了,后来才直到是给评委会送咖啡的侍者听到了颁奖结果,把消息提供给了电台。最终颁奖仪式照常进行:奥逊威尔斯的《奥赛罗》和《两分钱的希望》拿到了金棕榈大奖。

第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海报

第六届评委会主席是超现实主义的诗人、画家、导演让·谷克多,海报就是超现实主义的拼贴画,雕塑头像、窗口、摄影机、不慢国旗的胶片和电影宫。本届金棕榈最终给了乔治·克鲁佐的《恐惧的代价》。

第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海报

让·谷克多继续担任评委会主席,参赛国家也达到了35个之多。这届海报就是在摄影机镜头上表现出一个变形的电影宫,远处依然是戛纳的碧海蓝天。当时电影结束飞速发展,这一届的参赛影片至少使用了七种不同的彩色系统拍摄。总委会无奈只能在电影宫扩建了宽荧幕装上了立体声等先进的系统。最终金棕榈给了日本导演衣笠贞之助的《地狱门》,这也是东方电影首次在西方电影节上获奖。

第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海报

年第八届戛纳电影节依然是各国国旗为主导,元素更加抽象,只是截取了国旗中的一些色彩,绚丽和谐。这一次评委会全票投给了德尔波特·曼指导的美国电影《马蒂》。这届电影节还促成了一段婚姻:美国著名影星格雷斯·凯莉和摩洛哥国王雷涅。

第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海报

这届海报设计依然是胶片和国旗的融合,只是变了个展示形式。这一年雷涅和凯莉在戛纳举办了婚礼,蔡楚生带领团队代表中国第一次参加了戛纳国际电影节,但并没有参赛影片。本届金棕榈最终给了纪录片《寂静的世界》,这也是电影节第一次颁给纪录片。

第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海报

戛纳十周年,这届海报的主体是一个女性,神韵有点像碧姬·芭铎,露出香肩,米字旗和红白蓝三色齐做成的蝴蝶结成为礼服的点缀,女性亲吻胶片状。这是电影和女性的一次亲密接触。最终威廉·惠勒的《四海一家》夺得金棕榈大奖。

第1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海报

第十一届戛纳电影节出现了轰动一时的诗电影《雁南飞》最终,苏联人也凭借着此片一举拿到金棕榈大奖,本届海报就是色块拼接。

第1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海报

第十二届海报设计,抛弃了很多传统的元素:胶片、戛纳风景、蓝色主色等等,这一切在年的设计似乎代表了法国新浪潮的影响。金棕榈奖给了《黑人奥菲尔》。

第1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海报

这届的海报分外缤纷美丽,纤纤双手捧出绚丽的鲜花、金棕榈和飞鸟,象征着戛纳电影节的朝气蓬勃。在这届电影节上,安东尼奥尼的《奇遇》和费里尼的《甜蜜的生活》因为超前的意识和新锐的电影语言很难被人接受,最初遭到了冷遇,但是鼓励创新嘉奖新锐的戛纳电影节最终给予这两部影片以奖项的肯定,戛纳的锐意创新在各大电影节中也是最为突出的。这一届香港地区头一次送来了参展影片——李翰祥的《倩女幽魂》。

第1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海报

在浅灰的底色上肆意飞舞着金色和白色的流星,这款海报简洁而灵动,和戛纳电影节本身的气质很搭。这一届参赛影片布努埃尔的《维莉迪亚娜》因为宗教问题引得教会发难,不过最终戛纳电影节还是顶住压力,把金棕榈大奖颁给了这部电影。

第1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海报

第15届海报上的这位美女好似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而周围的蓝色线条有着梵高似的笔触,迷幻的60年代大刮bobo风,这张海报也有着精致的波西米亚和布尔乔亚风情。在这款看似复古的海报背后,这届电影节却在鼓励电影语言的创新。布列松的《圣女贞德》和安东尼奥尼的《蚀》都获了奖。有评论说:“戛纳电影节开始重视新的电影语言与新电影手法。”至今,仍是如此。

第1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海报

连续两届都主打美女,让人美不胜收,简单勾勒的侧脸线条,重点在于胶片状的发丝,以及金棕榈装点的发簪。这届戛纳电影节有件囧事,因为维斯康蒂的《豹》参赛,制片人为了扩大宣传制造噱头,特地从意大利带来了一头货真价实的豹子,让女主角天天牵着它在戛纳海滩上遛弯,搞得其他明星很是紧张……

第1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海报

一个瘦弱的少女驾着一辆3匹马拉着的马车,马扬起马蹄,少女却镇定自若。戛纳电影节的参赛国家和影片都大量增多,金棕榈的角逐竞争更加激烈。除了电影本身,媒体和影迷对于戛纳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zhaowanbao.com/bbzz/22063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