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里的税收故事新民晚报

从噼里啪啦的算盘到真人发声的计算器,再到运转如飞的计算机,一件件老物件串联起税收改革发展史。走进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崇明区税务局第七税务所党支部书记顾林生的“小喊底民俗展览馆—拾遗小屋”,上千件与税收有关的老物件,诉说着老一辈税务人的“税”月故事。

“单车+税票”:80年代专管员的标配

在“拾遗小屋”,陈列着一张张陈旧的自行车和人力车使用税牌照。

“自行车车船使用税是年开始开征的,当时税额是1元、后来慢慢变成2元、4元,当然也有免税的。自行车车船使用税在年7月1日停征,期间整整经历了20年。”从税40年的税务老干部黄东辉指着几块免税牌照说,“看到这些牌照,我就想起那时候和公安部门联合,在马路上检查行人自行车使用牌照税的情景。”

“拾遗小屋”里还收藏着一辆锈迹斑斑的自行车。

“那时没有办税服务厅,上班起早摸黑,四季里踩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去给个体户送税票,感觉身上总有使不完的劲儿。”顾林生望着眼前的自行车说道。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单车+税票”是税务“专管员”的标配,这一辆锈迹斑斑的自行车是所有老税务人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的缩影。

而今,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税收征管信息化的发展,电子税务局让纳税人缴费人足不出户即可便利办税缴费,“骑自行车收税”成了老一辈税务人定格在以前的遥远记忆。

图说:顾林生收藏的自行车税票采访对象供图

老电器:社会经济发展的见证

在顾林生的“拾遗小屋”里,还可以看到各式老旧电器:葵花牌冰箱、荷花牌电风扇、方方洗衣机……这些老物件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崇明“乡镇经济”蓬勃发展的痕迹。

顾林生介绍,当时为了更好地协助企业发展,税务干部深入到工厂,帮助企业出谋划策,改善经营管理、支持企业改革、提高经济效益。这些老物件的生产厂家顾林生和同事几乎都去过,各种先进电器的量产场景和户管企业数量的快速增加,让人真切感受到经济发展的脉络和速度。

从利改税到工商税制改革,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支撑的“双主体”税制体系初步形成,一系列扶持产业、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也陆续出台实施。

“我们面向的群体不再是个体工商户,而是规模化的企业。全面了解掌握新政策,解答企业涉税问题,是我们那时候做得最多的工作,也是对企业最有效的支持。”即将退休的韩秀丽说起,为了宣传辅导好税收政策,税务干部们“挑灯夜读”新出台的税收政策。

“现在,政策一出台,系统就能迅速定位符合条件的企业,点对点发送提醒。办税服务厅、热线、网站微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zhaowanbao.com/bbzz/22078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