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看江苏8090这样挥洒青

在重大工程建设工地,在大街小巷公交车上,在疫情防控查验点上,在高铁列车的车厢中,此刻,一大批“”江苏交通青年正奋战在自己的岗位,用汗水挥洒青春,以奋斗书写人生。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石小磊

国内最大直径盾构机机长是名“95后”

五一期间,国内在建最大直径的盾构隧道——江阴靖江长江隧道施工现场,调试盾构机的机械声此起彼伏。

右线“匠心一号”盾构机是年底率先穿江的,目前累计掘进余米。而指挥这台16米级超大盾构机的是名“95后”。小伙子名叫陈言鑫,是“匠心一号”盾构机机长。每天,在地底约2.5平方米的操作室,他要通过显示屏了解盾构机的施工状态,统筹整个盾构机的生产工作,然后通过操作按钮来控制盾构机的掘进参数,确保掘进工作安全平稳进行。4个月来,他迎难而上,多次解决了施工参数控制难、掘进姿态要求高、工序衔接快而紧、地表沉降要求严、风险控制难度大等困难。

“为确保工程进度,我们所有建设者们扎根江底隧道,用责任和担当铸就无悔青春‘隧’月。”陈言鑫说。

“85后”列车长袁芳芳将旅客送往家的方向

5月1日,由连云港发往南京南的C次列车上,由青岛前来中转的乘客韦大妈握着列车长袁芳芳的手,眼泪在眼眶里打起转:“姑娘,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今天总算能赶回镇江,给我的孙子过生日了。”

袁芳芳是位“85后”。眼下,因疫情影响,不少长途高铁出行需要通过中转。C次是当日该站最后一趟发往南京方向的列车。袁芳芳一方面主动联系前序列车,掌握在连云港站换乘旅客的具体情况,还要对接连云港站了解两趟列车换乘线路。

18:32,在开车前2分钟,换乘旅客一行在车站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出现在电梯处。下车的站台上,当旅客们由衷发出“五一节,你们辛苦了”的感谢之语时,袁芳芳觉得,能让更多人顺利出行,自己辛苦点也值得。

“85后”公交人庞国军的节日总是加班日

5月2日上午,南京41路公交车司机庞国军再次驾车路过新街口。每一个节假日,都是公交人的加班日。34岁的庞国军总是坚守工作岗位,为人们便捷出行提供服务。

多年来,庞国军开着41路公交车,往返于中和村和新街口之间。一路上他要途经新街口商圈、莫愁湖公园、河西金陵中学等风景名胜等繁华地段、他一有空闲时间,就去熟悉线路……在平时的驾驶工作中“搀迎帮扶”“重要站点提示”“耐心解答”这些已逐渐成为庞国军的“标配”。线路上不少乘客都对这个戴眼镜的年轻驾驶员口碑颇佳。“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庞国军这样对记者说。

26名“”“守门员”:身后是家,义无反顾

随着高速公路收费站的应开尽开,既保障通畅又守好门户,成为交通人肩上重任。如东县交通运输局26名35岁以下青年逆行而上、冲锋一线,组建起高速查控青年突击队,在如东东、如东、马塘、栟茶等高速路口,筑起疫情防控的青春防线。

建设管理科的张敏今年35岁,是队里年龄最大的。因爱人也在海门参与交通卡口执勤的她,只能把年幼的女儿交由母亲照顾。

“您好,请出示一下健康码和行程码。”“有48小时核酸证明吗?”28岁的许钰媛刚做完手术,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好,却已经奋战在如东高速路口查验服务点。

“你好,我是今天的值班长小赵,请7点在人才公寓门口集合……”早晨6点,29岁的赵晶晶正一个个通知队内组员。

“请问有货车电子通行证吗?”深夜,29岁的季天一忙碌的身影仍在来回穿梭……两个多月没有回过家的他这样说:“关键时刻,年轻人就要顶得上、顶得住,这是交通青年的担当!”

本文刊于5月3日《扬子晚报》2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zhaowanbao.com/yzwbfz/22081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