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双拥周刊
军功章上的另一半
□通讯员 余海波 杨辉煌
军嫂意味着贤惠,意味着奉献,意味着伟大……
正是她们的辛劳,军人后方稳固;她们的付出,军人信念坚定;她们的悉心照料,军人的生活丰富多彩。今天,我们走进祁文蔚的世界,倾听这位普通而不凡的军嫂的动人故事。
“时间和距离,只会更让我们心心相依”
祁文蔚做梦也没想到,会嫁给军人并且无怨无悔。年底,祁文蔚,一名走出江南大学校门不久的毕业生。一次偶然的机会,经部队领导介绍,相识了她未来的另一半,在原南京军区政治部帮助工作的年轻军官于广华。
“第一次见面,对他不是特‘感冒’,只是觉得他行为举止都像一个标准的军人。”提起初次见面的印象,祁文蔚一脸笑容。随着两人更多的接触,祁文蔚逐渐被他的诚实善良、积极进取和军人气质所陶醉。
于广华也同样被这个开朗活泼又聪慧的南京女孩深深吸引。他们在一起似乎有聊不完的话题,享不完的甜蜜。
然而,因为工作的原因,于广华要回到驻无锡某部。他想到自己特殊的职业会给两人未来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又听到一些异地恋最终被迫分手,于是在临走前忐忑地试探祁文蔚的态度,祁文蔚只是从包里拿出一张自己的半身照让他好好保存,照片背后娟秀的字迹写着:“只要有一颗爱着对方的心,再长的时间,再远的距离,只会更让我们心心相依”。
这句话,是承诺也是见证,成就了近十年的异地之恋。
“你在哪,我们的家就在哪”
与祁文蔚相识相爱近十年,两人聚少离多。入伍16年,于广华共经历4次调整改革,先后3次变换营区,家却离驻地越来越远。年底出现了转机,他被幸运地选调到妻子所在地南京。
今年年初,上级将他派往离家数百公里的某偏僻山区的某仓库工作。接到命令第二天一大早他便打起背包,告别妻儿奔赴大山,和战友们一起与大山为伴。
相恋、分离、相聚、分别……十年间的分分合合,散散聚聚,几乎从未在他们两人心中荡起过任何涟漪,两人之间的感情反倒像陈年的酒,越酿越醇,历久弥香。这次分别前,祁文蔚依然是那句重复了无数次的“你在哪,我们的家就在哪,不用担心我和儿子。”
“军人家庭生活质量取决于军嫂……”
相识十年,结婚七年,夫妻间别说吵架,就连普通的红红脸,大声地说话都很少。就在于广华到新岗位工作不久,两人却发生了一次激烈的争吵。原因是祁文蔚毫无征兆地把工作辞掉了。
回想这十年,夫妻相互支持,共同进步。于广华先后被上级表彰为“优秀机关干部”“优秀党务工作者”“军事训练优等指挥员”等,年底还荣立三等功。
妻子祁文蔚也成长为一名小有名气的设计师,与同事合作编印的图书多次在全国获得大奖。
就在两人事业都有起色时,祁文蔚为何当了“逃兵”?
“儿子大了,不能跟父亲有更多陌生感。”说起辞职的原因,祁文蔚振振有词,“军人家庭生活质量高低完全取决于军嫂……”
原来为了给家里增加收入,祁文蔚一个月接了三份杂志社的美编兼职。她白天带儿子,晚上趁儿子睡熟赶工画画,给杂志排版,经常忙到凌晨一两点钟,常常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
想起前些年妻子每周辗转数百公里去看自己,妻子怀孕期间一个人挺着大肚子去产检,临分娩自己才匆匆赶到产房……妻子却未有半句怨言,让于广华不禁眼眶湿润了。
祁文蔚眼中的假期就是带儿子到部队探亲。
刚踏入营区大门正赶上饭点,她拉上丈夫跑到炊事班,一口气给战士们做了4道拿手好菜;下午祁文蔚得知战士小王想考军校缺少英语辅导老师便主动担当; 祁文蔚又发挥绘画特长,给守库的兵弟弟们送写生、送素描……甚至成了“编外指导员”。
或许,正是有了像祁文蔚这样千千万万个无私奉献的军嫂,才有了强军事业的坚如磐石。(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年5月13日)
解放军报等央媒聚焦南京双拥工作
紫金山/金陵晚报讯(通讯员钱德胜 卢遵候 练红宁)近日,《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社会报》《中国退役军人》 杂志等聚焦南京双拥工作,激励南京军民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新时代强军事业作贡献,在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的进程中探索双拥新经验。
春节前后,《金陵晚报·双拥周刊》连续六年刊出《南京籍官兵立功光荣榜》,并与《南京日报》、龙虎网、南京国防教育主题车站(岗子村地铁站)等“一榜多平台”联动刊出,反响热烈,6年已有人上榜,其中有八一勋章获得者韦昌进1人,二等功30人。《中国社会报》等媒体予以报道,《中国国防报》2月26日更是在头版头条位置以《南京市媒体连续六年刊登《南京籍官兵立功光荣榜》——立功军人成为家乡“明星”》为题报道,并延伸了南京双拥的一些亮点做法。《中国国防报》4月9日一版还以《南京慈善拥军基金解兵忧》为题介绍了南京慈善拥军基金的情况,两年来,已有多名驻宁部队官兵获得多万元的医疗、困难等资助和“三属”慰问资助。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今年4月23日是渡江战役胜利和南京解放70周年,也是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解放军报》3月30日以2/3版的篇幅,介绍了南京军民深厚的鱼水情,从箪食壶浆迎大军,到沧海横流显本色,从处处都有兵雷锋,到军人免费进公园乘公交,从优先优待特事特办,到挂光荣牌上光荣榜,让军人时刻感受着大爱情怀,主要突出报道了作为驻宁部队缩影的武警江苏省总队南京支队南京长江大桥守桥部队的《忠诚守桥五十载 爱民情怀代代传》,陆军工程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等的《“雷锋”常驻夫子庙“志愿之城”美名扬》,以及反映双拥工作人员真情实感的《一名双拥老兵眼中的鱼水深情》,并配上了守桥奉献、学习雷锋、军中好人、扫雪除冰的通栏合图。《中国社会报》4月24日以《双拥名城南京:激昂渡江精神 助力改革强军》为题,展示了南京军民运用红色精神和军民鱼水深情,助力新时代部队战斗力和地方生产力同步提升、支持新时代强军事业的双拥实践。《中国退役军人》杂志5月号用两页篇幅以《南京,大写的双拥情怀》为题展示了南京双拥工作和亮点。(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年5月13日)
英雄无名!
陆军工程大学战士勇救落水母子
紫金山/金陵晚报讯(通讯员云利孝 陈中威)“谢谢您救了我爱人和孩子的命,您是我们家的大恩人……”5月10日上午,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彭镇雁群村村民李新和爱人冯萌萌来到陆军工程大学,向该校教练勤务营四级军士长李大贺送来了印有“见义勇为、军人榜样”的锦旗。直到这时,1个多月前李大贺勇救落水母子的事迹才被大家知晓。
3月26日上午8时30分左右,在该校训练基地学习的李大贺请假外出,途经大彭镇雁群村至营子村路段时,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急促的呼救声。循声望去,只见一女子和一小孩正在冰冷的河水里挣扎呼救。李大贺来不及多想,迅速跳入河中,向落水母子游去……大约3分钟后,李大贺托着孩子游至河边。这一幕恰巧被开面包车路过的黄成立和张静夫妇看到,立即停车共同协助将孩子救上岸。
此时,落水女子还在水中挣扎。李大贺没有片刻休息,又向落水的女子游去,并倾尽全力将她营救上岸。被救后的小男孩呼吸困难、呕吐不止,女子状态也很危险。李大贺拖着近乎虚脱的身体和黄成立夫妇将母子扶上面包车。为了腾出座位,张静主动下车,由黄成立驾医院。
看着车子走远,已经筋疲力尽的李大贺瘫坐在河岸。稍作休息,他穿着湿漉漉的衣服悄然离去。张静用手机悄悄拍下了他远去的背影和乘坐的车牌号。
冯萌萌母子成功脱险,一家人决心找到救命恩人。他们通过张静拍下的车牌号多方询问,终于找到了“救命恩人”的家。遗憾的是,他已返回部队。在与村民们交谈中得知,“帅小伙”名叫李大贺,是一名人民子弟兵。感动之余,他们联系安徽省宿州市萧县人武部向陆军工程大学发来了感谢函。
“一定要见一见我们的救命恩人!”5月10日,经过多次沟通,冯萌萌和丈夫终于在黄成立夫妇的陪同下,来到陆军工程大学。面对答谢,李大贺腼腆地说:“我只是做了一名军人该做的事!”
据了解,李大贺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获得嘉奖,年曾因帮助追捕肇事司机“见义勇为”荣立三等功。(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年5月13日)
南京双拥精彩回顾,欢迎在此点击阅读:
解放军报聚焦南京双拥:守桥兵、雷锋、鱼水情钱七虎获“感动南京”人物,南京军中好人获奖《南京籍官兵立功光荣榜》来了,请为他们加油
两次护航一次环太,南京海军退伍女兵了不起!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南京媒体合力传播军民情谊
全军官兵(包括离退休军人)来南京都免费乘车啦在雨花台向兵哥哥敬礼的小姑娘找到了!!!第二届南京军中好人揭晓,发布分享会举行
自主军转干部郭广平:做恩来精神传承人公里隔不断双军人的爱情南京籍官兵立功光荣榜、战斗英雄韦昌进的人生启迪
我的芳华笔为枪(金陵晚报双拥周刊)东部战区与七省市携手推动拥军支前工作纪实
南京挖掘红色和国防资源激励官兵担当强军重任
南京打造铸牢军魂赓续血脉矢志强军的时代课堂
陆军工程大学“爱心向黔进”纪实/好人家乡报道《中国双拥》杂志回眸辉煌五年点赞南京双拥
中央和各地媒体聚焦首届“南京军中好人”
首届“南京军中好人”发布分享会及相关报道8月1日起,军人到南京可免费乘坐公交地铁等
中国社会报:兵城南京,满满双拥正能量
一组老照片,见证南京政治学院40春秋
《南京双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zhaowanbao.com/yzwbjj/2206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