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
草上露水大,当日准不下;
夜晚露水狂,来日毒太阳。
白露时间白露为每年阳历9月7日、8日前后,此时太阳黄经度,天气转凉。
年白露交节时刻9月7号12:51:02农历年八月初七
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由于天气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下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附着在枝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晨光照射,更加洁白无瑕,因而得“白露”美名,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
白露食补白露是整个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过了白露,人们容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这就是典型的“秋燥”。白露时节的饮食应当以健脾润燥为主,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
1初秋养脾,少吃“瓜”夏季人们对西瓜情有独钟,特别是凉爽可口的冰镇西瓜,几乎成为人们消解暑热的必备品。但可能大家还不知道,其实西瓜还有一个外号,叫“寒瓜”。西瓜性寒解热,食之冰凉,因此才有了这个称呼。西瓜本来性寒,若这“寒瓜”再在冰箱里一放,简直就是“雪上加霜”,尽管其清热解暑的效果较好,吃上去很过瘾,但多食对脾胃的伤害却是很大的。有些人西瓜吃多了会拉肚子,甚至出现头昏乏力、身体困重等现象,就是因为湿邪困脾所致。
其实不只是西瓜,甜瓜、黄瓜、冬瓜、苦瓜等瓜字辈的食物都属于寒凉食物。所以过了夏天,西瓜基本上也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2应对秋老虎,多吃“豆”不宜吃瓜类,但是夏末秋初暑气逼人该如何应对呢?
绿豆:其实,生活中有些食物即可消暑又可化湿邪,最广为人知的就是绿豆汤了。那汁液碧绿的绿豆汤不仅可解暑热之毒,还可化湿,助你的脾胃解围。
红豆:其有健脾利水、清热除湿、消肿解毒的功效。由于红豆性善下行,通利水道,所以经常服用还有减肥的功效。对于爱美的女士而言,若是担心因“贴秋膘”而致身材变形的话,可以配合着多喝些红豆汤,即有消暑化湿,还可以维持你的曼妙身材,何乐而不为!
3养脾润燥,多吃秋果秋梨:秋梨就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梨性凉味甘,能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对于燥邪猖獗的秋季来说,是去燥的最佳选择。秋梨吃法不同,功效也不同。如果有咽干喉痛等上火症状,生吃就好。如果想要起到滋阴润肺、润喉祛痰的功效,熟吃更佳。可以将梨隔水蒸过,煮汤或者做成粥来吃,这样也可以将梨的寒性除去,食用起来更加安全。
大枣:大枣有“木本粮食”的称呼,因为古人认为它可代食物食用。《本草纲目》认为枣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对于“脾虚弱、食少便溏、气血亏虚”等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坊间甚至流传有“一日吃仨枣,红颜不显老”的俗言。用红枣加大米熬成粥,对保肝护肝也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大枣不宜食用过多,“多食令人寒热,凡赢瘦者不可食”,每天吃枣不要超过50克为好。
4初秋进补,鸭肉最佳对于身体弱的人而言,秋季还是应该吃些肉类补一补的。在肉类的选择上,以鸭肉为最好。因为秋天的鸭子是最肥嫩的,而且还有一定的医疗功效。秋天燥邪严重,吃些凉性的鸭肉,对于体内有热、爱上火的人而言,便可起到祛火除燥的作用。
凡是因过敏引发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平时应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生冷炙烩、腌菜、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最常见的有带鱼、螃蟹、虾类、韭菜花、黄花、胡椒等,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
秋季养生“三防”
防“秋老虎”注意温差,勿伤阳气虽然中秋将至,但在八九月份,高温炎热天气常会延续一段时间,这样的天气被称为“秋老虎”。这一时期正处于逐渐由热转凉、由湿转干的时期,在一定时间内仍然会感觉以热为主。不过温差会加大,早晚较为凉爽,而白天尤其是中午则温度较高。由于天气多变、忽冷忽热,人体难以适应,尤其是体质较差的老人、儿童、慢病患者等,就很容易因自我调节能力不足而患病,发生感冒、中暑、胃肠不适或诱发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等。
对策:在高温天气里仍需注意防暑,例如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或尽量减少在高温环境中的时间,并合理使用遮阳伞、太阳帽等以避免阳光暴晒。在高温天气里如果出汗较多,还需注意及时补水。此外,这一时期昼夜温差加大,早晚相对凉爽,因此对付“秋老虎”虽然要注意防暑,但同时也应避免像夏季那样贪凉。饮食上少吃较为寒凉的冷饮或瓜果等,以顾护脾胃;也可以吃些健脾利湿的饮食,如薏米、山药、荷叶粥等,帮助祛湿、健脾胃。晚上睡觉时,尽量少用空调、风扇等一吹吹一宿;盖好薄被等,尤其是腹部要盖好,以免着凉损伤阳气。
多学一招:“秋老虎”时期,暑热之气仍未退尽,因此提倡“秋冻”,衣物不要加的过快,以免“捂”的过早而导致发烧、上火、感冒等不适出现。可多备一件外套,根据温度变化勤加减,例如早晚较凉时穿上,中午温度高时脱下。
防秋乏:动静结合,“收”养平衡入秋之后,人容易“懒洋洋”的,出现倦怠、疲惫、想睡觉等表现;有的人即使睡眠时间充足,早晨还是不想起床;甚至一整天都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对于这种现象,如果排除了疾病因素,那就可能是“秋乏”所引起的。秋乏之所以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夏天出汗多、睡眠较差等特点导致人体消耗较多,再加上许多朋友本身作息就没用规律、经常熬夜等,这样到了秋季,就会出现疲倦乏力的表现。
对策:“秋乏”其实是一个信号,它是在提醒你,身体“被掏空”,急需休养生息。传统中医认为秋主“收”,也就是说,人体的阳气、阴津等都要进入收敛的状态,以储备充足,为冬季做准备。在这个“收”养的过程中,除了从饮食上进行适当补益外,还应从生活起居、运动、精神等方面进行调节,让身体进入调理状态,保持阴阳气血的平衡。例如睡眠应保持规律、充足,提倡早睡早起;坚持运动锻炼,仍以运动后微微出汗为宜,以免大汗损伤阴津、耗损阳气;精神上也应尽量调整自己,减少欲望,保持安宁平和。
多学一招:充足且质量高的睡眠固然可以缓解疲惫,不过仅靠睡觉却不能完全缓解秋乏,如果睡懒觉的话甚至还会让人更没精神、加重秋乏。因此,在睡觉之外,还应结合运动锻炼。如果太忙实在没时间锻炼,则可以抽空做些“小动作”,例如看电脑时,有意识的多眨眨眼;研究文件时以手代梳,梳梳头、揉揉头皮;或者只是走出屋子晒会儿太阳,都会缓解疲劳感。
防秋燥:养阴润燥,调节情绪随着秋意渐深,气候将逐渐变得更加凉而少雨,呈现干燥之象,这就是“秋燥”,表现为一系列干燥的征象,例如皮肤干燥、口鼻干燥、便秘上火、咽干咽痛、鼻出血等。如果秋燥的同时又感受寒凉,则可能出现感冒咳嗽或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加重。此外,秋燥也会影响情绪,使人容易烦躁、焦躁等,甚至影响睡眠。
对策:对付秋燥应从多方面来养阴润燥。首先在饮食方面,多喝水,宜多吃白色、多汁、多酸等性味的养肺饮食,如梨、百合、茭白、荸荠等;而辛辣食物则性燥伤肺,不宜多吃。其次,还可以通过起居调节等帮助养阴,例如保持规律健康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不熬夜,戒烟酒,定期运动等。此外,在情绪方面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烦躁抑郁等情绪。
多学一招:除了饮食补充帮助养阴润燥,常做一些小不起眼的小动作也可以帮助生津,例如轻轻叩齿,或用舌抵住上颚,待口中津液蓄满后吞下。
(来源:燕赵晚报)
了解更多详情,请石家庄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四川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nqxgs.com/yzwbls/2200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