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公益之路我会一直走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在东营市志愿服务圈有一个“名人”,提起他,不少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说:“不简单!”他就是张惠,东营市东营区红十字会副秘书长、东营市红柽柳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东营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队长、东营市“善哥助学”发起人、东营市优秀志愿者、东营市五星级志愿者……

正如他的网名“小善大爱”,十年来,他用真心、诚信、爱心、恒久的“小善”,谱写着一曲曲人间“大爱”之歌,他的妻女、同学、朋友、同事及社会上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都成为了志愿者,为文明东营、美丽东营、幸福东营奉献着自己的绵薄之力。

助力贫困学生

让他们心有希望

张惠爱心助学始于年。当时,他得知青海玉树的山区孩子因各种原因无法上学时,便结对帮扶了一名学生,隔三差五地打些钱过去。年,张惠在清风胡西门看到东营义工正在举行公益活动,这一面大旗让他印象尤为深刻,紧接着,他便注册加入了东营义工的论坛,此后,便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志愿服务之路。

年12月,张惠发起成立东营本土第一个助学部,资助贫困生的地域涵盖临沂沂水、潍坊临朐、东营市的三区两县。“他们的信息我都了如指掌”,张惠时常开玩笑,资助的每个学生都要走访、回访、慰问,用心记住他们的名字和家庭信息是他能做到的最简单的事。正是这看似不起眼的事情,也让孩子们慢慢地对他敞开了心扉。

“叔叔,我爸爸没了。”听到电话里的哭声,张惠心头一紧。原来,他资助的一名临沂山区贫困女孩的父亲因病去世了。孩子没有了依靠,第一时间想到了张惠,这让他十分感动,也让他更加明白了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

年年底,张惠发起成立红柽柳公益“善哥助学”,多次策划和组织大型爱心募捐活动,为贫困学生和贫困家庭募捐和发放棉衣、新鞋、课外书籍、文体用品、微心愿礼物等爱心物资。最多的一次,张惠和团队成员一年资助了近名学生。年8月,他为两名贫困大学生争取到齐鲁晚报阳光助学资助款元。

不仅如此,他还带动家人一起参加助学活动,很多学生和家长都把张惠当成了亲人。贫困学生大学在暑假和寒假期间,张惠鼓励他们打工挣取学费,帮他们寻求打工单位。有的学生家长因为土地流转而在家无所事事,张惠就到处找爱心企业,为他们安排工作,补贴家用,提高家庭收入。

“你很难估计,你播下的那粒种子,将来会长成一棵什么样的大树。”张惠把每个孩子看作是一颗充满希望的“种子”。对孩子而言,张惠像是个老父亲,看到孩子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他心里感到无比兴奋和骄傲。帮助孩子,从金钱到物质,再到微心愿,最终能走到他们的内心深处,张惠深知自己责任重大。

照顾困境人群

让他们心有归处

年冬天,张惠看到义工群里发帖称,六户镇瑞景小区有老人需要照顾,当时距离张惠工作的地方仅有米,他立刻报名参加了。70多岁的大娘大爷住在这里,张惠便趁着业余时间来陪他们聊聊天、买买菜,生病的时候带他们打针、吃药。后来老两口去了敬老院,张惠还常常晚上坐公交去看望他们。

从年10月开始,张惠先后认识并照顾了六户镇瑞景小区、辛店街道菊香园敬老院、东城清风小区、东城三村、胜利街道惠园小区等8位孤寡老人。被张惠帮助过的老人们都亲切地喊他“幺儿子”。七十多岁的罗大娘患有糖尿病和心脏病,张惠医院检查、买药,并且经常自掏腰包,为老人支付检查费用和药费。当罗大娘因病住院、抢救时,他寸步不离地悉心照料。

对于张惠来说,这八位老人都有着不同的需求,维修水管、电路,为老人过生日,带老人看病,陪老人聊天,甚至后来还帮着老人料理后事。年中秋节前夕,张惠照顾了近3年的庄大娘病情十分严重,听到消息后,医院,带着老人检查,从下午一直忙到晚上,如同亲生儿子一般。

不只是孤寡老人,张惠还悉心照料着残疾人士。从年开始,他照顾广饶县李鹊镇残疾小伙王振文、河口区义和镇高位截瘫大姐胡延娥。先后多次陪他们就医检查、自掏腰包为他们买药。年年底,他号召多个公益组织,为病重的王振文发起募集手术费用活动,短短10天,便募集善款5万余元。年9月,胡延娥大姐因医院,张惠号召和组织志愿者为胡大姐排班送饭,志愿者们非常有爱心,顿顿为胡大姐送去可口的营养餐,送餐时间长达1个多月。

在照顾他们的时间里,张惠深深体会到残疾人的痛苦和不便,也深深体会到身陷困境时别人的帮助是多么的温暖和可贵。有次张惠发烧住院,这段时间里,他照顾的老人、残疾人,甚至学生家长都来病房看望他,就连护士开玩笑说:“我还没见过这么热闹的病房呢,就跟赶集一样。”

对老人而言,张惠像是他们的儿子,把亲情温暖送给他们;对残疾人而言,他更像是兄弟姊妹,把理解关怀送给他们。出门在外,他的目光时常聚焦那些困境中的人们;在家时,他也常和家人、志愿者讨论,如何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

托起生命希望

让他们心有博爱

年4月,张惠调入东营区红十字会工作。作为国家级应急救护培训师的他,主动联系并进入学校、社区、机关单位、企业和农村,结合听课人群的需求和特点,制定适宜的课程,采取视频、授课、技能操作等丰富的形式,宣传和讲解事关生命安全的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急救、创伤救护和意外伤害等自救互救知识。根据受训方的时间安排,他经常连晚饭都不吃,开着自家车,带上模拟人,到学校讲课。经常在周末顾不上休息,进入大学校园和危化品企业开展救护员培训。年11月,他成功组织举办了东营区首届红十字应急救护技能比赛。

“英雄必有用武之地”,前不久,在南二路与史口兴民路丁字路口处发生一起车祸,一位老人横卧在公路中间,一辆自行车倒在老人身旁。危机时刻,张惠和同事恰好碰上,他赶紧带着车里的急救包跑了过去,“不用紧张,不要着急,我们来帮您。”同事一边拨打,一边疏导交通,张惠还不忘安抚受伤老人,拿出平时用来讲急救课用的两床棉被,将老人慢慢挪上去。就这样,救护车赶到时,大家齐心协力、小心翼翼地把老人抬上了救护车。在跟医生简单说明老人的身体状况后,张惠才放了心。老人的儿子临上救护车前对着他们说:“真的太谢谢你们了,你们帮了大忙了。”

在宣传活动中、在应急救护培训的课堂上,捐献造血干细胞、遗体(角膜)、器官的政策和流程,是张惠首当其冲讲解的。虽然多数居民还是老思想、老传统,但他总是不厌其烦,经常拿上捐献申请书到意愿捐献的居民家里对家属宣传和讲解政策,并主动上门服务签署申请。正是他的主动和耐心,区红十字会的宣传、签署工作也在全市红会系统名列前茅。

多年来,经张惠成功签署捐献的市民,年纪最小的9岁,最大的93岁。为了保证每年6月份的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工作,他提前利用多种渠道进行科学宣传,带动社会公益组织的爱心志愿者首先参与。年5月,他全程陪伴东营区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孙一超顺利完成捐献采集。

带着温度、主动宣传、上门服务是张惠多年工作总结的经验,能帮助到五湖四海的人,为他们搭建桥梁,对张惠来说是很有意义的事。他们的感恩与信任也让张惠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从事与生命有关的职业,本来就伟大。”每当有人称赞张惠时,他总是这么回答。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宋永兴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zhaowanbao.com/yzwbls/22078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