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哪里能买到 http://m.39.net/pf/a_4784155.html
摄影文静静
音频高晓念
小镇北街有家外乡人开的超市。
夏天能看到一个南方女子,趿(tā)拉着夹脚趾的拖鞋懒洋洋地坐在门口。
她长胳膊长腿,脸也拉得很长,面无表情,从未有过笑模样。
我轻易不去她的店里,不愿相信这个日渐陌生的地方,曾经是我的最爱。
从前,这个位置是一家新华书店。
两扇宽大的棕色木门,推开时发出吱扭扭的声音。
玻璃柜台有一点坡度,从外面能看到柜台里的书。
左边是儿童读物,右边是各种文学、专业、工具书,还有一些笔墨纸砚。
穿着素色制服有李铁梅一样长辫子的店员,把两只胳膊戳在柜台上,笑眯眯地正对着门口。
节假日,总有孩子进来,成群结队的时候多。
这时,书店里顿时热闹起来。
他们穿的衣服都很破旧,但一个个生动、兴奋,风一样转一圈儿又重新聚拢在一起,停在儿童图书那里。
其中一个拽着另一个的衣袖耳语——他以为的耳语。
眉毛挑起,眼睛盯着不知什么地方,厚厚的嘴唇花瓣一样噘起,仿佛鱼吐泡泡。
另一个站定了细听,眼睛却盯着柜台玻璃下面的小人书。
好不容易挣脱了同伴,跑到女店员跟前,举着手里的一分钱钢镚儿,指着他相中的一本书,怯生生地喊着:“租书……这本……”
待他拿着书转回头,几个孩子簇拥着挤坐在靠边儿的一排木椅子上,小脑袋凑在一起,迅速地翻看一遍,又重新打开,为首的慢慢读出声来。
看不到的,干脆紧挨着同伴的腿坐在地上,这样听小人书的,也有好几个。
这是我儿时对哥哥和他同伴的印象,也是乡村书店熟悉的场景。
他们看的小人书,就是连环画,巴掌大小,印有素描、木刻画,也有电影翻印的图片。
寥寥几笔,人物、花草便栩栩如生,图片下面还有几行文字说明。
封面上印着显眼的图画和书名:《铁道游击队》《地道战》《鸡毛信》《红灯记》。
书店有租书业务,每本小人书收一分钱租金,不能拿走,只能坐在店里看。
0世纪70年代,一分钱真的能掰成两半花。
小孩子得到一毛钱的压岁钱就已经是大富翁了。
我五岁上学,同班同学都比我大两三岁。
图画本用完了,新的图画本要四分钱一本,奶奶给我五分钱,嘱咐我自己去文具店买,剩下的一分钱可以租一本小人书。
我还不能完全认识那图画下面的文字,总得央求大一些的孩子帮我读。
我和小伙伴一起先去新华书店,沉醉于里面的故事和图画,看完一本又去租另一本。
直到花完最后一分钱,才恋恋不舍地往家走——早就忘了还要买图画本这回事儿。
书中妙趣横生的情节唤醒了我骨子里的调皮。
我沿着马路牙子蹦跳着,专找不是路的地方走,走到安先生家的煤堆上去了。
从上往下蹦必定要带些碎煤渣,安先生家门口干干净净,安先生很和气,可是他的儿子又丑又凶,像周扒皮。
我还是乖乖退回来走马路吧。
迈进我家那条胡同,我心里方才踏实,张嘴喊奶奶,才想起图画本,满脑子的小人书也跟着吓跑了。
奶奶的责备声并不大,她没想到小人书有那样大的魔力,也没想到那四分钱后来竟困扰我至今——
每当走过另一条街的文具店,我都会进去转一圈,寻找那本没有被我买走的图画本,然后赎罪似的想起自己五岁时的过错,为最终没能成为一个画家找一个并不靠谱的理由。
那家书店直到00年还在,只是不再有小人书,也不再租书。
店员仍然是那个店员,只是多了皱纹,头发花白了,没有了大辫子,依然笑眯眯地看着进店来的顾客。
我在里边找到了给孩子的《鞠萍姐姐讲故事》,脑海里浮现出小人书《林海雪原》中杨子荣威风凛凛的画面。
哥哥积攒了几十本小人书,自己看,也和同伴交换着看。
后来我和哥哥都去父母身边上学了,书就留在家里。
时常有小孩过来找书看,不认识的也跟了来,有时是三两个人一起,有时是一个人,先借,后拿,趁我奶奶不注意,顺手塞兜里,溜了。
奶奶归置书,觉得少了,追出门,只能远远地喊那小孩回来,却是越喊跑得越快,连影子都不见了。
晚报副刊精读
编辑:文静
审核:赵怡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以上作品版权归洛阳日报社享有,除法律许可之外,未经洛阳日报社授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使用。
洛阳日报社所属媒体使用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洛阳日报社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