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余字,阅读需三到四分钟)
掉牙小记
早上刷牙,我习惯性吃一大口水,然后咕噜咕噜一下吐出来。
今天特别不一样,随着水吐出来,还有一声“叮咣”砸在洗漱盆里。没有错,是我这两年心有碎碎念,那颗摇摆的牙。
昨天晚上和孩子去看《 》电影前,在阿婆牛杂店点了萝卜、海带、豆皮,就在那一瞬间,那么柔软的萝卜肉轻轻碰触了牙齿,当时我就感觉到了清脆的一声响,随后,从口里吐出鲜血。孩子急忙给我买来矿泉水,洗漱两下就没了血迹,而且,那颗牙依然摇摇晃晃还在原地,我的心里一阵窃喜,自言自语地隆重表扬了它一句:够坚强!
如今,它静静地“躺”在洁白的洗漱盆里,附带有一点点血丝。我瞪大眼睛望着,突生几分喜感,它终于从我口中不带任何痛苦就地离开;从前年五月到今天,足足两年半,虽说没有拔牙室里的悲壮场景,但这样,也似乎颇有仪式感。万幸的是,掉的不是门牙,要不然,我的个人形象就大打折扣。
看了大约五秒,我用水一冲,拿起它往客厅走去,然后大声对爱人和小孩说:“我赚了几千块钱,那颗牙齿终于自然掉落!”孩子冲我哈哈大笑,她边刷牙边说:“用那么好的电动牙刷,也未能留住它呀。”孩子妈妈则接着说,“要相信医学,医院及时就诊,痛苦一时,安心往后。”
爱人的话语不无道理。想想我这个年纪,是不可能再长出颗新牙来,去医院老老实实种一颗,应该是上上策。记得小时候换牙,上牙掉了,要站在坡上往水渠里扔,代表着再长出的牙就往下长;下牙掉了,就往房顶上扔,意思是新牙往上长。此时此刻,我也只好拿着掉下来的这颗牙,用自嘲地语气跟她们说:“从此,我不再是完人。”
古语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意即是说,人的身体,以至每一根毛发和每一块皮肤,都是父母给予的,应当谨慎爱护,不敢稍有毁伤,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我向这颗牙保证,我做到了这条。不过,今天的结局,实在是不可为而为之。
前年,这颗牙发炎,那天我正好去了北京,住在鸟巢旁边的酒店,半夜感到牙有一阵阵的裂疼,左睡不行,右睡也不行。第二天吃饭,嘴巴都不能全然张开,牙的痛感越来越强烈,以致于在回广州的航班上,我想用手把牙齿扯下来的心都有,当时,理智告诉我,在飞机上还是不要搞这般血淋淋的事。
回到广州,旋即就医,两个牙科博士帮我就诊和处理,破脓水、化消炎,一番流程操作下来,我像任人宰割的小绵羊,比难受的平方还要难受。那天,医生嘱托我一周后再检查拔牙。我对刚刚的检查心有余悸,于是问我一个当医生的好朋友有什么建议?他半开玩笑对我说,身体上的任何东西,肯定是原装的好。我抢先回答他,是不是可不拔就不拔的意思?他说,可以不拔,为什么一定要拔?于是乎,我理解,尽可能地保住这颗牙,到了实在要拔的时候再痛下决心!
主意已定,我就坚守自己的决定。
还真的,三五天之后,牙又悄无声息地恢复原来的状态,没有任何痛感。不过,从那以后,送进口中的每一点美食,我都尽可能地慢嚼慢咽。我和朋友们调侃,现在不万分温柔的对待这颗牙齿,管它的医生保证会不温柔地“整”我。做过牙的朋友劝我,拔牙、种牙其实不复杂,上麻药,然后不知不觉就做好。大概,我天生怕痛吧,心理上很难说服自己。
掉了颗牙,事本身不大,但身体失去了一个最亲密的“战友”,其实,我有真切的感觉。嘴巴紧紧闭合之时,可以明显感到那处空隙,用舌头轻轻抵触,那种失去的感受更加真实。
的确,那颗陪伴我40多年的牙齿不再属于我,此生不再有它磕下牙的亲热,余生也不再有它陪我尝尽人间酸甜苦辣。
从此,我不再是完人。因为,我掉了一颗原装于年或是年左右的牙,它也在善意地警示我:好好珍惜自己眼前拥有的一切。
(年10月10日,成稿于23时许)
作者简介(尽吹牛):龙建雄,湖南人,年开始码字,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已发表作品余篇,散见《广州日报》《羊城晚报》《中国文化报》《春城晚报》《今晚报》《思维与智慧》《小品文选刊》《长江日报》《长沙晚报》《衡阳日报》《兰州日报》《金陵晚报》等报刊杂志。图片来源于网络和朋友圈,深表感谢
坚持写原创,弘扬正能量
按住下图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zhaowanbao.com/yzwbys/2206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