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35万2018年贵阳市城乡居民收

2月12日,国家统计局贵阳调查队发布了年贵阳市城乡居民收入统计,统计显示,年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再创新高,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继续提升。

数据: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增加值为全省最高

年,贵阳市城乡居民收入发生了新的变化,稳步增长的同时与经济增长同步性增强。调查数据显示,贵阳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比上年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比上年增长9.7%。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与GDP(9.9%)相比分别低0.8、0.2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保持同步。

调查数据显示,年贵阳市城镇居民各项收入占比呈现三升一降,农村呈现两升两降。从收入结构看,工资性收入仍是城乡居民收入的主力。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元,同比增长15.3%,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62.81%;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为,同比增长7.1%,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7.38%。

年,贵阳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速继续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城镇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7.8%高1.3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8.6%高0.5个百分点;农村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8.8%高0.9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9.6%高0.1个百分点。

从收入的增加值看,年城镇居民收入较上年增加元,分别高于全国、全省(、)74元、元;农村居民收入较上年增加元,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元、元,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值分别位居全省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继续高于城镇,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0.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2.26:1下降为2.24: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解读:城乡居民收入靠啥实现增长?

脱贫攻坚、三大战略行动现成效,年贵阳市城乡居民收入再创新高,那么是什么原因促进了居民收入的提高呢?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贵阳调查队了解到,首先,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5亿元,增长9.9%;增速快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连续六年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全市经济持续平稳向好发展为城乡居民收入奠定了基础。

其次,各项惠民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居民收入的增加。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司法、人民警察等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惠及近10万人,人均增加元/月;全市教师纳入目标考核发放目标考核奖,惠及人数约3.6万人,人均增资1.2万元;法、检参改人员人均增资3.5万元/年;人民警察职务(公、检、法、司法、政法)等单位特殊津贴补贴惠及人,人均增资1.76万元/年。

同时,农村低保标准也得到进一步提高。从年6月起,三县一市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元/年,同比增长25%,人均增收元;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元/年,同比增长7.7%,人均增收元。

此外,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农村收入增长。年,全市共落实市县两级财政资金万元,完成调减玉米种植面积40.79万亩;完成结构调整种植76.74万亩(其中改种经济作物69.33万亩、植树造林7.41万亩)。

全市实施城市三变改革项目40个,惠及城市居民23.2万人,完成个行政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入股土地16.7万余亩、入股资产万元,促进24.28万城乡居民变股东,促进居民收益1.12亿元。而且,在大力推进富美乡村建设中,开展4个新增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申报工作,建设田园综合体30个,建成富美乡村示范村30个,也通过发展产业助力了农民的增收。

如何稳增居民收入?专家建议:促就业、增保障、保增收

对于如何促进居民增收,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国家统计局贵阳调查队也给出了三点建议。首先,要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居民就业,确保工资性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特别是对下岗职工、残疾人、低收入家庭等困难群体加大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鼓励自主创业。

同时,推进贵阳市城乡三变改革步伐,扎实抓好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助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及村民入股分红机制,让三变改革落到实处,真正成为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法宝。

最后,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解决支出型(因病因灾返贫)贫困,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标准,加大对低收入、失业、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和困难人群加大救助力度,保障其基本生活和收入的实际增长。

陈迅贵阳晚报全媒体记者陈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zhaowanbao.com/yzwbys/22078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