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丁才格的眼中,茶社是一种永远也不会萧条的行业:在抗战年代,有茶馆,而且还是消息中心;在今天,大街上也有数不清的茶楼。他说自己做茶社,正是看准了这是一个永远也不会消失的行业。
丁才格是安徽广德人,从小饮茶,家乡也产茶,他对茶有一种天然的偏爱,甚至认为茶比饭重要。几年前,他与朋友投资了茶店,现在他将目光放在了茶社连锁。
“我是做新药研究的,医院的朋友比较多,大家都知道我懂茶,也有茶,向我要茶叶的朋友很多。大约在半年前,我起了经营茶社的念:何不把好茶分享给更多的人,做一个茶社?”丁才格说,起念做茶社的时候,医疗圈的朋友建议,茶社一定要和医疗资源结合,做一家医疗+茶社性质的茶社2.0。
“其实,茶本身就是药。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喜欢饮茶的人多数苗条。你看苏杭地区的美女那么多,因为她们喜欢饮茶啊,尤其是绿茶。”丁才格说,饮茶和漂亮之间的关联度有多高,没人做过深度研究,但是茶叶中富含微量元素,却是不争的事实。“而我做的是,茶社+医生,一个新兴的茶社项目。”
“生在茶乡,从小饮茶,我们比别人更懂茶,茶社中首先选的是好茶,其次是泡茶,用最佳方式冲泡,再有就是讲茶,讲茶叶,讲饮茶的人适合饮用哪一类的茶。”丁才格说,这是茶社的立家之本,几乎每一家茶社都能做到这一点。“现在我为它引入了医生这个点。为什么引入医生?随着医生可以多点执业,将医生资源引入茶社,已经逐步变成了现实。我的好友中医生比较多,茶店的客户中医生也很多,我发现,在茶社这样的环境,医生和其他人能谈的更深更透彻。”
医院挂号看病,最愿意和大夫长时间沟通,医生也需要望闻问切。但现实情况是医生没时间啊,他留给每位患者的时间短的有几分钟,长的十几分钟,开出检查单子后,他就要叫下一位患者了。丁才格说。有没有可能让医生和患者在放松的情况下,医生不穿白大褂,患者不那么紧张地彻底沟通。“这是茶社2.0版本的出发点。医院,不能让患者进来,患者进来了,饮茶的客人就不愿意来了。所以我们将茶社开进写字楼,只针对亚健康的白领,采用邀请制的方式,以小范围的沙龙为主,创造医生和饮茶客人沟通的环境。”
丁才格说,其实医生也需要放松,他们也需要朋友,而且随着多点执业政策的放开,他在茶馆完全可以做健康咨询,亚健康的患者在获得咨询后,到医院做检查或治疗。
“除了这些,我还想开展茶疗。”丁才格说,每种茶的温热寒凉不同,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也不尽相同,你最适合喝什么样的茶,也许自己并不清楚。“我这里有专家库,会根据你的体质,给你搭配出最佳饮用方案,并且根据需要,适当添加中草药。在喝茶的时候,就把亚健康调整过来了。”
“医道最高明之处是治未病。有了病,再高明的大夫也只能修修补补,治未病的大夫才是大医。”丁才格说,“我的茶社+医生,卖的不是茶,而是一种理念。认可这种理念,愿意和医生做朋友的白领,是我们的目标客户。”
他说,之所以要把茶社开进写字楼,为的是让白领没有时空上的阻隔,只要你有兴趣,在工间,在中午或者晚间,走几步就可以听到感兴趣的医生分享哪些内容,和他们聊聊自己的身体,以及听听茶艺师讲自己感兴趣的茶。
“未来,我们把模式完全探索清楚后,采用众筹的方式做连锁茶社,所有的茶社可以成为医生多点执业的场所,这里可以成为新的消息中心,一个和健康、饮茶相关联的消息中心。它依旧是一个茶社,是茶社+医生模式的茶社2.0版。”
你好我们是创客
每年的最后一期“城市会客厅”,本报都会邀请朋友们回顾过去一年,说出自己的新年愿景,等到又一年过去的时候,看看自己的哪些愿望实现了,心底还留有多少遗憾。
今年我们邀请的全部是创客。
这一年从中央到地方,陆陆续续出台了许多鼓励创业的政策,创客们在不同的领域各施才华,让现实逐步匹配梦想,让情怀服务社会,让自己不再是原先的自己。
你好,!你好,创客!
让团队扩大一倍学会管理
话题调查
时间:年12月27日
地点:本报编辑部
人物:张格,男,32岁
状态:创业8个月
创业前我在一家网络公司做程序员。今年初,两个朋友和我谈了创业项目,是一个物流管理项目,我们在一起议了又议,在今年三月份着手组建团队。
坦率地说,我之前想过创业,但真的开始做的时候,困难比想象的要大。我们三个人,两个是程序员,一个在物流公司工作过,另外邀请了两位程序员,外加一个设计师。六个人没日没夜地开发,做了三个月,中间改过架构,测试出无数BUG,修订了好几版,最后做出来了。
我们这个项目让部分物流公司试用,反映还是不错的,他们提了许多中肯的意见,我们也做了大量的改动。嗯,总体来说,我们对自己是满意的,对产品寄予厚望。
说说团队吧。
之前我们三位合伙人虽在公司做过中层,但在独立创业时,管理上经验不足的弊端出现了。
程序员都是很宅很宅的,技术上越牛的人越宅。大家宁肯通过代码说话,通过聊天软件沟通,在例会上也不愿意多说话。总之在管理上方法不多,话说的更少。
我们现在是六个人,团队规模小,管理上有不到位的地方,可以通过私下的一对一沟通解决,但团队总是要扩大的,明年再这样就不行了,明年一定在管理上下功夫,学会管理,让大家开心工作,享受工作。
O2O一定是有活力的
话题调查
时间:年12月27日
地点:本报编辑部
人物:李力军,男,37岁
状态:创业一年三个月
去年是O2O投资最多的一年,今年是O2O项目最惨的一年,网上不计其数的帖子,贴出某个城市的某个项目也倒闭了,它曾融资多少,团队规模多大,死于哪种“疾患”。
用哀鸿遍野形容O2O创业项目的,大概还不能恰如其分吧,因为一个又一个地倒下,没有再站起来的。
我们也做了一个O2O项目,是关于同城配送的,做了一年多的时间,感觉很累,很辛苦,前方始终有光亮,但还没有靠近光明。
我们的团队一直抱有信心,但接踵而至的O2O倒闭潮,让部分成员也产生了动摇。
我一直跟团队成员讲:一流的团队运作二流的产品,能活下去;二流的团队运作一流的产品,倒闭。我们是一流的团队,O2O作为一个方向,没有错,大家接二连三地倒下去,是因为他们一直活在泡沫中,当泡沫破掉的时候,必窒息而亡。
一年半之前,各色各路的专家、学者在各种场合大谈O2O的未来,仅仅过了一年半的时间,又是这帮人在鼓吹O2O的末路。它是一种商业模式,本身有自己的活力,专家学者决定不了它的生死和未来。我跟团队成员说,能打败你的,是你自己。O2O没有错,投机和泡沫错了;我们还有机会,因为我们至少还活着。
加油!我的年。
内容永远是最重要的
话题调查
时间:年12月27日
地点:本报编辑部
人物:郝倩倩,女,33岁
状态:创业13个月
我们运营了一个关于母婴的北京哪个医生治疗白癜风好治白癜风郑州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nqxgs.com/yzwbfz/2200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