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点赞!晚报新年版面清新疏朗 内容贴近
本报讯王开颖、李德鹏报导:“深耕经济,重视人文,传播新知”,在传统媒体遭到严峻挑战的今天,汕头特区晚报为年的办报定下了如此基调。新年,本报在传承彰显文化品位的基础上,从内容到版面都进行了一系列调剂优化。“版面清新疏朗,标题妙趣横生,内容信息量大,给人以抢夺眼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是很多读者的切身感受。
要闻版“华丽转身”要闻导读版
“人可以老去,报纸可以泛黄,但办报思路必须闪光”。随着互联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浏览已进入“读题”、“读图”时期,本报从新年起对头版进行改革,采取“大照片”、“大导读”模式,凸显简洁大方、疏密有致的版面风格。
版面优化后的晚报头版从单纯的要闻版向要闻导读版“华丽转身”,每天都推出一至两幅更具视觉冲击力的大照片,让读者畅享“读图时期”快感。《城狂欢迎接》、《海泳迎小寒》、《欢乐颂潮汕》等大照片既画面生动又“接地气”。自上而下“一通到底”的大导读吸引眼球,当日精华一目了然,强化了对整份报纸的统领,浏览起来更加舒适便捷。
“这样改非常好,符合读者的浏览习惯,是以新颖版面设计吸引读者的有益尝试。”汕头市摄影家协会主席马卡对此给予好评,“报纸图片说明文字要尽量少,靠照片震撼力和艺术性取胜。”
副刊版面彰显地方文化特点
新一年的晚报,副刊版面也精彩迭出,《光影岁月》、《教育》、《休闲》等新版面和一系列新栏目,使版面更富服务性和人文情怀。
《光影岁月》是本报今年重磅推出的新版面,征集老照片及其背后的故事。人员本来还在耽忧稿源问题,没想到一经推出投稿积极,邮箱里每天都会收到一叠叠饱含深情的“老照片故事”,有一名大爷专程拿着纸质老照片来到部,郑重其事地交到手中,大家都觉得这个版面勾起了内心深处亲切的回想。《文化花会》版新增“汕头文物故事”、“助力非遗传承”、“肥二搜食”、“呾破无酒食”等几个极具地方特色的新栏目,以读者脍炙人口的情势,彰显百载商埠魅力,塑造城市美好形象。
内容更重视“本土”经营“深度”
“一身汗、两脚泥,才能写出带着泥土芳香的稿件,才能带着乡音乡愁,引发读者的共鸣”。仔细的读者会发现,调剂优化后的晚报增加了地方本土版面,头版也更加突出地方特色。元旦以来,本报在头版率先推出《“关微”关爱社会我们关爱“关微”》系列报道和《汕头往广州只需四个半钟头》等热门。同时,推出专题,加强对各区县特别是边远区县的报导。帮助读者准确获得本地最新资讯,强化报纸服务功能。
在媒介多元化、资讯同质化的今天,报纸理性的深度报道是突围新媒体碎片化的利器。晚报近期推出的“回眸125,展望10三五——百姓身旁的变化”和“精彩汕头故事”、“侨乡桥事”、“视察”等新栏目,或深度透视汕头政经脉络,或发掘潮汕文化底蕴,诠释时代精神,有血有肉,给人留下深入的印象。一名资深的报界行尊动情说:“办报要抬头看中央,低头听民意,要上插天线,下接地气。晚报的这些改革,是党性和人民性结合的生动实践,是贯彻3贴近理念的生动实践。只有这样办报,才能让市委满意,让读者满意。”
如何治疗白癜风偏方北京哪家医院皮肤科治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