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网站vip会员账号 http://liangssw.com/bozhu/14649.html
扬子晚报网11月11日讯(记者万凌云)由镇江本土作者范德平所著的镇江评话版历史故事《寄奴正传》,近日“杀青”。11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浏览了部分书稿,先睹为快,新知不少。《寄奴正传》通过讲述东晋的历史和刘裕的故事,有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镇江这座古城独特的文化风骨和城市气质。
刘裕像
《寄奴正传》共五十节,讲述了“南朝第一帝”刘裕从一介平民起家,从戎北府军成为普通一兵。此后,率军北伐,气吞胡虏,骁勇善战,几无败绩,一步步成为名将,直至以刘宋取代东晋,成为开国皇帝。新书全篇对刘裕的权谋将略,以及他的人物性格、心路历程,进行了极其细致的刻画,栩栩如生的还原。
刘裕墓遗址
刘裕是出生于镇江的“南朝第一帝”,攘袂于草泽,战孙恩、平桓玄、破南燕、克谯纵、灭后秦。期间,他将潼关以东、黄河以南和山东全境划入刘宋版图,“七分天下,而有其四”。刘裕一生传奇,史评“二十四史中,人主得国之正,功业之高、汉高而外,当推宋武。”而辛弃疾的千古名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不仅是对其英雄一世的真实写照,更让这位“南朝第一帝”,名满天下,光照千秋。
护墓神兽
范德平是江苏的一名资深媒体人,博学多才,在绘画、书法、琴艺等方面,均有一定建树。为了创作《寄奴正传》,他浸淫于浩瀚的史料,在虬枝硕叶中采撷。值得一提的是,作品在故事的情节方面,力争做到有史可寻。为此,范德平参考了《南史》《晋书》《资治通鉴》《宋书》《世说新语》等大量史籍。融会贯通之下,“南朝第一帝”已经是呼之欲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注意到,《寄奴正传》以说书人的视角来讲刘裕的故事,并尝试把有趣的镇江方言穿插其中。清华大学教授、从镇江走出去的茅盾文学奖得主格非在读完新书后,由衷赞叹:德平先生用镇江评话的形式来写刘裕,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镇江地处“吴头楚尾”,是吴方言和江淮方言的交界地带,这方水土的语言具有特殊性、多样性和趣味性,这也使得《寄奴正传》读来更具亲切感。
同时,格非认为:除了刘裕的传奇故事之外,语言则是《寄奴正传》的另一大特色。为此,格非建议这部书稿,还可进一步开发音频、视频和网络产品。
范德平是一名老报人。发稿前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获悉,出于对传统媒体的深爱和迷恋,《寄奴正传》即将在相关晚报上连载刊出。此后,才会正式出版,上架销售。
校对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