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吴崇远通讯员许文峰吴浩存周建国文/摄杭州与黄山,两座名城之间的计时方式,在年12月25日就此改变——正式开通的杭黄高铁,将两地间公里的距离,融化在1个多小时的风驰电掣中。这条高铁沿线分布着黄山、千岛湖、西湖、富春江等一批全国著名旅游名胜,沿线共有7个5A级、50多个4A级旅游景区,串起“名城、名湖、名江、名山”的世界级黄金旅游线。外地游客通过一条高铁线路,即可在江南文化腹地享受到“快旅慢游”体验。今年夏天,杭黄高铁迎来首个暑运。截至7月31日,杭黄高铁暑运共输送旅客.5万人次,其中富阳站发送旅客9.3万、桐庐站12.8万、建德站8.2万、千岛湖站15.2万,增幅喜人。目前,杭黄高铁每日共开行76趟列车,而在幕后,有一群人总是默默地保障着高铁安全运行。近日,钱江晚报记者跟随“长三角一体化高铁行”采访团,亲身经历了一回杭黄高铁深夜检修工作。凌晨昼伏夜出,他们为高铁做“体检”高铁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仅仅从设备维护上,就涵盖了工务、电务、供电等多个铁路部门。由于白天高铁需要在线路上运行,因此检修工作只能安排在每天0-4点的“天窗”内实施。(▲月夜下,轨道车准备出发)8月15日晚上10点多,钱江晚报记者来到杭黄高铁千岛湖综合维修工区内,23名不同工种的铁路人已经点名完毕,整装待发。今夜,他们将集体乘坐轨道车,对天目山隧道进行综合检修,涵盖了轨道、供电和信号等部分。“我们千岛湖综合维修工区管辖杭黄高铁杨村桥线路所至安徽三阳站间67公里线路,包含46座桥梁、20座隧道,其中天目山隧道全长12公里,是杭黄高铁全线最长的隧道。”杭州工务段桐庐高铁线桥车间主任郑余良向作业人员宣读了当日的作业计划和安全事项,大家随即坐上了各自的轨道车,准备出发。(▲晚上11点多,轨道车停靠在千岛湖站内等待发车命令)16日0:00,高铁线路正式封锁,进入“天窗”时间。满载施工作业人员的轨道车从千岛湖站缓缓驶出,半个多小时后,记者一行抵达了40公里外的作业地点。(▲0:00,轨道车驶入杭黄高铁天目山隧道,奔向作业点)一下车,所有作业人员各司其职:杭州供电段的小伙拿着激光测距仪,正检查高铁接触网线的导高、拉出值等数据。“高铁每天运行频繁,车顶的接触网线的高低和左右如果偏差过大,就会影响到安全运行,因此我们要定期检查接触网线的状态。”工作人员说,今晚他们要在隧道内徒步三公里,并利用专业仪器,每隔十米记录一次接触网线的状态数据,记录汇总。(▲轨道车抵达作业点)而在一旁,杭州电务段的工作人员正在对高铁轨道电路进行检测。“轨道电路关系到轨道与列车间的信号传递,要是它出了问题,高铁就接收不到红绿灯信号,影响正常开行。”这位“火眼金睛”,让杭黄高铁实现三瓶矿泉水叠加不倒在线路另一头,50岁的郑余良正打着手电筒,沿着轨道俯身观察。“大家乘坐高铁感受到的不只是正点安全,还因为它平稳舒适,我现在就在检查钢轨的磨损情况。”他慢慢蹲下身,将手电筒对准钢轨中心。“你看,轨面上光亮的位置就是车轮与钢轨磨损接触的地方,一般这个磨损带只有4厘米宽,要是磨损带增大,就会影响运行平稳。”(▲郑余良正在检查钢轨磨损情况)老郑可谓是真正的“火眼金睛”。他年进入铁路,从事铁路线路维修工作已经30多年,年被评为上海铁路局首席技师,年被评为全国铁路技术能手,是上海局集团公司首家线路工专业“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钢轨的磨损带,一般要控制在4厘米之内)从年至今,郑余良参与重点病害整治的高铁线路多到数不清。在-年宁杭、杭甬、沪杭、杭州东高铁“三线一枢纽”前期介入和静态验收中,他带领现场检查小组发现各类问题上万个,并督促施工单位整改,保证了高铁线路质量达标。(▲杭州供电段工作人员在隧道内检查接触网导高和拉出值)去年3月,杭州工务段杭黄高铁精调与联调联试组成立。作为组长,郑余良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在联调联试期间利用动静态相结合方法对线路进行综合分析,合理制定整治计划,达到各项检测指标全优,其中有砟与无砟区段动态TQI(轨道平顺度)值分别为2.43和1.44,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以前高铁开通时,有旅客喜欢做实验:拿着一元硬币竖着立在高铁车窗上,如果运行时硬币不倒,那就说明高铁线路平稳,我们杭黄高铁在平稳性方面更厉害,可以做到三瓶矿泉水叠在一起不倒!”这些年来,郑余良收授了20位弟子,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培养了一大批新时代高铁线路工技术骨干。然而在15年的工长岗位上,郑余良却放弃了所有年休假,尤其在家人最需要的时候,他往往因为工作没能陪在家人身边。“年12月11日,我儿子出生,当时我在白龙桥工区担任工长,因为这天下着大雪,为了抗雪我没有赶回家陪在老婆孩子身边;年有一天,我老婆和儿子食物中毒同时住院,我当时在甬台温高铁联调联试,还是没有请假回家……”(▲杭州电务段工作人员在检查高铁信号设备)就在去年杭黄高铁精调与联调联试期间,担任精调组组长的郑余良,在妻子2次因病住院、82岁的老母亲2次住院的情况下,依旧没有请过1天假,他早已把高铁线路的安全当成了第一要务。(▲供电工作人员在检查隧道内供电设备)有这样尽心尽责地“老铁”,难怪咱们的高铁那么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zhaowanbao.com/yzwbyx/2208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