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古代的马车印,觉得古代的人非常辛苦。要保护古代的文物”,11岁的小学生李嘉怡这样说;“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不仅让我们了解了石家庄的文化历史,对地方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48岁的教育工作者张辉这样说。
昨天正值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石家庄市文物局主办,井陉县文物局、古驿道管理处承办的公益宣传活动“重走古驿道”在井陉举行,主办方联手燕赵晚报等媒体征集的近70名市民重温了一段刻在石头上的千年历史,李嘉怡与张辉就是其中两位晚报幸运读者。□文/本报记者黄蓥冯楠图/本报记者郄磊
现场“如今能让人触摸的‘国保’真的不多”
“让我们重新走走这段千年古驿道,如今能让人触摸的‘国保’真的不多啊!”随着导游的一声招呼,大家兴奋起来。
所谓“国保”指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井陉古驿道年列入“国保”。井陉地处太行八陉的中段,素有“太行八陉第五陉,天下九塞第六塞”之称,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横贯境内的古驿道是燕赵与山陕间经济往来与信息传递的重要通道,两千多年来为我国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理事、世界遗产协调员亨利·克利尔考察了古道之后认定:这条古道即使从秦始皇时期算起,至少也比罗马古道早建成年。
昨天的“重走古驿道”行走路线从东天门广场一直西行至东天门西侧,全长约米。沿路经过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址有两千年的古车辙、两座关阁、人称邮驿活化石的立鄙守路石屋、庚子长墙、戏台等。就是这么一段路,见证了秦始皇去世后的帝位之争;见证了韩信背水之战的金戈铁马;庚子长墙则诉说着年面对八国联军进犯,当地军民齐心反抗的铿锵呐喊……
■古驿道深深的车辙承载着厚重的历史。
如果说文字足以让人难忘,亲眼目睹青石上深深的车辙则令每个人震撼。东天门关阁下两行车辙痕从门洞下穿过,长达18米,深达30多厘米,深深地镶嵌在厚厚光滑的基岩路面里,两条车辙距离与西安出土的秦兵马俑战车轮距相同,是“车同轨,书同文”的历史见证。如今的路面呈淡淡的青色,历经多少车轮碾轧、马蹄踩踏、风雨侵蚀,石块已是光滑如镜。
晚报读者王钰雯拿着矿泉水瓶试了试后惊讶地发现,车辙最深处跟瓶子齐高。55岁的晚报读者孙毅民则忍不住用手抚摸路面的石头,并拍照留念。平时就很喜欢探访石家庄古迹的他说自己有点激动:“亲手触摸古驿道就感觉在触摸历史!”
古代工匠的智慧令晚报读者叹服
井陉古驿道的种种细节也令晚报读者为之赞叹,读者穆建辉最难忘的就是古代工匠的智慧。譬如筑路的石头用的是立方体形状的方石,原来古人在筑路时已经考虑到维修。一块方石有六个面,一旦磨损把它挖出换个面还可以使用。这就减少了再去找寻和运输石料的工夫与劳动成本。再譬如路面还采取了不少减速防滑措施,包括为了增大摩擦在石面留下道道横向的棱痕,还有在山路上每隔二三十米便设有一凹坎,用于以木椽插卡,车夫可借此别住车轮,让马暂歇……
■小朋友好奇地查看石室上与众不同的烟道。
还有不少读者对东天门东阁东侧米古驿道路北“立鄙守路”石室印象深刻。这个石室修建于清朝嘉庆辛未年(年),是目前我国最早的且保存最完好的驿铺,是研究我国古道交通邮驿史的重要实物见证。就是这个看似跟民居没有差别的石室,烟道口修到了窗户底下90厘米处,就是因为石室位于风口,防止倒烟。那时工匠还挺爱美,在圆圆的烟道口下加了两片叶子,看上去很像柿子,也是取“事事吉祥”之意。
就是这些细节吸引晚报读者举起手中的相机和手机拍个不停,读者刘伟感叹说能够这么近距离接触文物还是头一回,“去博物馆隔着玻璃,不可能亲身感受到。石家庄周边有很深的历史文化,看得越多越会让我们更爱自己的家乡。”读者王红卫则连说很震撼:“以前觉得石家庄的历史好像比较薄弱,感觉没什么好说的。看了古驿道才发现这是个误解。为此我写了首打油诗:‘秦皇古道留遗迹,燕赵文明耀古今。社会各界齐携手,历史文物焕新春’。”
曾为范曾赵文瑄等讲解的导游很抢眼
“如果没有这位导游的讲解,古驿道的很多惊人细节我们都发现不了啊。”晚报读者孙倩楠的这句话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
要知道,昨天为晚报读者担任导游的陈丽杰实在不得了,这位70后女士现为井陉县秦皇古驿道管理处副处长,从事专职导游十多年。范曾、赵文瑄、李保田等中外人士探访井陉古驿道时,就由陈丽杰担任讲解。陈丽杰说她最难忘的还是清华、北大的专家教授到古驿道,“亲眼目睹了秦皇古驿道的车辙印后,他们都是流连忘返,迟迟不肯离去。”
如今除非特殊情况陈丽杰基本不再亲自上阵,此次“重走古驿道”举办,她却出山为25名晚报读者当起了导游。用她的话说:“我在这里工作了十多年,对古驿道的每一块石头都有感情。这次的重走古驿道活动为了让大家更多北京治疗白癜风有哪些医院北京治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nqxgs.com/yzwbfz/2200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