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剑柳根井绳ldquo乡愁里的河

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226644.html

枣酒万果红杯

“乡愁里的河北”主题散文大赛启事

乡愁地理版

省文研会版

(点击上面蓝字可见详情)

枣酒万果红杯“乡愁里的河北”散文大赛

参赛作品展示

邯郸篇

柳根井绳抹不去的记忆(外一章)

文/陈剑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我在肥乡农村居住,柳根井绳成为了我抹不去的记忆。

柳根井绳为人们服务的年代非常久远,它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甚至更久远的年代里生产、生活的必需用品。也可以说它陪伴了人类历史行进的脚步,因为人要生存就离不开水,就要把井水从井里提上来,井绳便是重要的工具之一。

柳根井绳很粗,成人的手刚好攥住,太细或太粗了都不好,要么勒手,要么用不上力。井绳当然是从井里打水用的,所以还得够长,一般的也得有3到5米,还有的甚至更长。

为什么要用柳根做井绳,老人们说,因为柳根有韧性、很匀称、拉力强,还耐沤,所以柳根就成了做井绳的首选。

我在农村居住时,还没有自来水,所有的水都要到水井去担,而且近边的、村中的井水又涩又咸,大都不能食用,浇菜也使不得,只能洗涮、洗衣服用。能食用的水井大都在村外,来回约六七里路甚至更远,担一次水对体力和精神都是一种历练。

我回到农村时才11岁,担水不是我一个人所能完成的,我的邻居有一个与我年龄相仿的人,他随他奶奶居住,老人家当然帮不了他,我们便共同完成了这样的重任,只是我们要用两根井绳,共同从井里提上来半桶水,先送到他家,然后是我家,往往把两家的水缸加满,要用去我们一晌时间。如今,他成了省会的市民,我在县城居住,担水早已成为遥远的记忆,但我俩由那半桶半桶水凝结的友情多少年不曾褪色。

柳根井绳也不是每家户都有的,要么是大小队干部,要么是村里的体面人物才有,因为那一根井绳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普通人家能省则省了。我们家是“文革”中被贬回家的,这样的用品连知道也不知道,开始担水时只是拿一根线绳,很细、用起来很勒手,如果天气不好,线绳打湿后,就更是不好用,提上来半桶水相当吃力。

我家对门是一位木匠,手很巧,在村里也有地位,他家当然有井绳,便成了我的依赖,总是借用他家的井绳。那时,能有一根自己的井绳也成了梦想之一。

当时,肥乡也有专门加工井绳的团队、个人或村庄,县城西街路北有皮麻厂,所生产的产品中就有柳根井绳。县城南街路西也有专门“合绳子”的人家,就在我当时上小学的城内完小门前,课余时,我也常在那儿看,只是不知道几年后,我也用上了柳根井绳,而且用了十多年。

做柳根井绳当然要有柳根,年冬天我回到农村时,村里村外、漳河故道的大柳树还很多,便时常见到刨柳根的人,有的甚至把它当成了冬天里的一种副业。刨柳根的人目光总是盯紧了村外的大柳树,一旦有人因为修房盖屋或某种事由买了村里的柳树,他们便早早地盯在了那里,一边帮助买树的干活,一边等于先入为主。漳河故道都是沙土土质,为刨柳根的人提供了极大便利,一个大柳树的柳根往往一下午就被他们拿下了。

柳树根不是都能做井绳的,只有柳树根的皮才能使用,把树根剥皮后,用棒槌在一个木墩儿上反复敲打、揉、晒,直到把柳根敲打成辟辟散散的纤维才能使用。

加工柳根井绳的工具——绞车,构造很简单,却也彰显了劳动人民的创造和智慧。绞车一边一个木制的三角架,呈90度,平放于地面,另一面的横梁上有五六个孔,孔里有可以转动的摇把,这些摇把全部联接在一个木板上,木板一转动,这几股绳子也朝一个方向转动。另外一个人也用另外一个工具叫“拔子”,边退边续上柳根,但这些仅是井绳中的小股,小股合成后,井绳需要几股,就把这几小股再合到一处,井绳就算完成了。

眼下,村村通上了自来水,柳根井绳也就完成了它的担当,退出了历史舞台,连水井现在也难寻踪迹了,柳根井绳只是成了那个年代的一种符号,成了上年岁的人一种回忆。

两棵菱枣树

故乡的老宅院有两棵菱枣树。

都是菱枣,形状、味道却不一样。堂屋门前的树结的枣是圆的,大小、形状就像现在的鹌鹑蛋儿。枣以甜为主,稍带点酸,肉质很脆。西屋门前的树结的枣要小巧一些,以酸为主,酸中有甜,肉质很酥,连树干也纤细、苗条了许多。这两棵枣树就像兄弟俩,携手并肩撑起了一片天空,投下一方浓荫。

12岁那年,我随母亲回老宅院定居时,正是隆冬时节,满院萧条,两棵枣树也光秃秃的肃杀万分。严冬过去了,和暖的春风抚慰着万物,菱枣树黝黑的枝桠逐渐恢复了生机,继而吐出了淡黄的嫩芽。又过了一些时日,细细碎碎的枣花从翠绿的叶片下钻了出来,我每天便枕着它的甜入梦,又嗅着它的香醒来。蜜蜂也赶集似的蜂拥而至,嗡嗡地哼唱着,贪婪地活跃于枣花间。我以为是大门洞里凶猛蜇人的马蜂,想赶它们走,可母亲说,这是蜜蜂,要采蜜呢。

枣花飘香的日子很短,没几天,枯萎的枣花每天像一阵阵轻柔的雨,簌簌落在地上,黄黄的一层。捡起一朵仔细端详,仿佛手捧一个轻盈而易碎的梦,又像是枣花的心事欲说还羞。小鸡们踱步树下,叼起绿豆般青青的小枣,玩味一番,直到感觉食之无味才慢慢离去。

天气在转暖、变热,枣树也变得枝繁叶茂了。青翠的小枣掩藏在碧绿的叶片里,编织成浓密的浓荫。炎炎夏日,我们享受着清凉与恬静,感觉惬意而幸福。夜晚,如水的月光钻过茂密的枝叶,把斑驳的光亮洒落地上。我躺在树下的草席上,习习凉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是菱枣树温柔的抚摸,轻声的呢喃,不一会,我便进入甜美的梦乡。

以后的日子里,期待在心底萦绕着,盼望在脸上刻画着,天天盼着青青的小枣快些长大,成熟,咧嘴微笑。可老人们说,七月十五红圆圈儿,季节不到,急也没用。“七月十五”便成了甜蜜的希冀和抹不去的牵挂。

菱枣生长的时节,总有狂风暴雨来袭,树冠被吹的东歪西斜,树枝随风摇摆、翻滚、颤栗、呻吟,如一个可怜的孩子遭受摧残。我一动不动地瞅着它们,担心树枝会折断,可风雨过后,它抖落一身雨水,愈加葱郁,依旧岿然。

那年秋天,我第一次吃到新鲜的菱枣,那么酥脆,甘甜,简直是玉盘珍馐。以前在城里只吃过晒干的红枣,那种特有的口感已固定在记忆里,却不知道新鲜的菱枣居然是这等美味。“好东西是要与人分享的”,菱枣走进了县城、市里亲戚朋友的家里,也丰富着我刚结识的小朋友们的口味。不过,因为上树摘枣是我的事,我总要留下几枝来,那是我的“私房钱”。深秋时节,秋风吹尽枯叶,寒意日渐袭人,这些留守到最后的枣子像红红的小玛瑙挂在树梢,摘一颗来,愈发清爽、脆甜,那种惬意与甜美比刚成熟时更多出一份韵味来。

后来我离开了家乡,也远离了菱枣树,但菱枣树已经浓缩成一抹淡淡的乡愁和心底沉甸甸的牵挂。

菱枣树好像与人情感相通,也懂得悲愁喜乐。年春天,苍翠繁茂的两棵菱枣树突然就疯了,生出一团团的茸枝,结果那年夏天,93岁的姥爷查出了疾病。第二年,随着姥爷的去世,两棵菱枣树也同时谢幕了。

菱枣树走了,它的果实与甜美却沉淀在我的记忆里,隽永在我的回味中。

作者简介

陈剑,退休前为新闻工作者,年开始散文、随笔、杂谈、讽刺幽默诗的创作。作品散见于《中国青年报》《中国老年报》《讽刺与幽默》《杂文月刊》《邯郸晚报》《燕赵晚报》《河北农民报》等报刊。年至年主编出版了《肥乡那些事儿》第一卷至第三卷,目前正在编纂第四卷和第五卷。

协办单位简介

河北万果红酒业有限公司座落于“千年古县”行唐县。千百年来,当地人以山泉水及大红枣为原料,酿造成特色烧酒“枣木杠”闻名遐迩,此技艺已列入“石家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万果红酒业在传承酿造古法基础上,通过工艺创新把甲醇降至国家标准限量以下,氰化物、重金属含量为零,此工艺已获国家发明专利。万果红系列枣酒是“枣木杠”原浆酒,不勾兑任何香精,饮后具有头不疼、口不干、不体燥、不伤胃、醒酒快等特点。

关联阅读

枣酒万果红杯

“乡愁里的河北”主题散文大赛作品展示

(点击下面蓝字,可见具体作品内容)

石家庄篇01正定古碑略记02封龙纪实03榆树04醉美枣木杠05万果红,乡愁的味道06酒香飘千年07藁城三记08梨乡两篇09打房子10想起炊烟起11马踏苏家庄与三苏故里12正定中山路13枣香飘处是故乡14古槐青春15翠岭野趣黄金寨16花竹流水塞北江南17羲皇圣里人祖庙18记忆中的庙会19平山风物20五马山还是五龙山21印象赵州22大爱大沙河23走进凤凰城24卖了被子,去看坠子25正定与丝绸之路26那夜,我睡在龙母的梦里27品尝故乡的春天27赵州桥,你老得真年轻28盘石沟29天桂山上说道观30秦皇古道怀古31市庄两三记32游滹沱河33情深不愿醒34十年寻思觅味道35最后一块胶泥36木刀沟河畔坷垃仗37万果红枣酒38横山湖散记39清丽海棠俏丁香40故乡风物白描41记忆中的九九庙42苍德的由来43又见滹沱河44但爱黄金寨45记忆三章46我的乡土情怀47酒说中山48串门儿49肥纍国50母亲的两件嫁妆51那些有灶火的年52家乡的茶面粥53浅冬,忆儿时的冬天54槐花树槐花情55麦收的事儿56传说中的茅草地57银波荡漾唱新歌58耿村故事59仙台山的美60乡愁61古道问“道”62于家石头村63放风筝64槐河水流淌65在天桂山品枣酒66沙河魂67端午粽68觅不见的故乡回不去的老家69先辈王若虚

雄安篇01大美白洋淀02白洋淀桥变随想03走进大王看新区03华北明珠“白洋淀”04白洋淀赏荷有感05淀边风情06秋到水乡满眼金

邯郸篇01千年天桥02滏水流虹03又见炊烟04从峰峰煤到峰峰美05白鹤亮翅06随我游大名07石鼓山春行08毛冢高峰9邯郸这轮明亮的乡愁0你从唐朝月光下走来11广府城记12文武之乡,乃成乃安13流淌在心底的河14绵延千年的老街根脉15西石门的花16龙潭风雨17飘落在西河沟的记忆18墙里开花墙外香19野菊20妈妈的豆面汤21悠悠邯郸道22饺子宴23仰望故乡24响堂石窟25范成大走过燕赵地26扁担颤颤的岁月27老宅的那棵桃树28敕勒歌29字灯30牲口棚31京娘湖情歌32渐行渐远的赶会33毛张馆子34老家大铁桥35清风古寨安子岭36记忆里的“谢泥娃”37芝麻开花38大美王金庄39沙洺炒面散记40渐行渐远的繁华41太行深处藏大岩42龙泉桥43我们都是原乡的孩子44清明烟雨浥轻尘

邢台篇01方等看大鼓02游沙河市王硇村03太行明珠04太行奇峡:一本流水账05红色东野庄06故乡味道07威县,从平原冲出的黑马08且享美食舞青衣畅游碧潭赏古塔09情系天河山10回乡偶记11岐山湖畅想12卢油坊码头秋荷妍13美哉小石河14棉花之美15前南峪感怀16沙河的冶铁文明17难忘农家四件宝18邢台乡愁两章19喝上长江水20白云山游记21和合二仙22我的家乡23又到槐花飘香时24悠悠南和“瓦砾岗”25酸菜26黑豆27温和王硇村28乱弹29围着火炉吃西瓜30王硇:美丽的太行川寨31暮春时节槐花香32炊烟白,炊烟青33人生处处是风景34正月十六烤杂病35年味儿36午后37悠悠的煎饼盒38远去的"哞儿"声39说书人也有春天40将军卸甲处大美栾卸村41黄岔随想42穿越千年的仓上庙会

辛集篇01美丽乡村朵朵花开02老家的香椿树03对滏阳河的眷恋04惬意的生活

衡水篇01味道02走近衡水园03至少还有一颗大柳树04大道低回衡水湖05熊猫走了06那年,那月,那人07冀中明珠:衡水老白干08衡水湖,正版乡愁律动的春潮09神奇村庄要庄10开在心头的红荆花11晒麦场上的小人影12买房

沧州篇01走进青县红木小镇02你听,乡歌嘹亮03天涯风雪林教头04飞翔的“铁驴”05沧海之畔是家乡06刁公楼,崴蕤千年的村庄07望乡08北方习俗两篇09槐花烀饼10富硒玫瑰香11母亲河三换新装12香涛故里香涛园13家乡的枣树林14大运河畔司马庄15红枣故乡16至美善人桥17聚馆散章18我的第三故乡19千童随感20蒿坡消失的古迹21马致远和铁佛寺22舌尖上的变化23传统小吃味道醇24秋深又见石榴红25我们村的砖厂26小城南皮大人文27我眼中的常庄子28家乡的麻子菜29家乡的农田30我爱家乡的小河31又见秫秸花32泥房

保定篇01难忘家园02故乡夏日03村边的那条小河04何事吟馀忽惆怅05关汉卿墓追思06家乡的拒马源07大美涿州:锦灰堆08书院莲池09乡愁爬上老槐树10细雨润故园11肥猪肉12古槐13家乡的古长城14枣林秋景醉游人15这道文化景观好亮眼16姑爷宴17除夕瞭年画儿18故乡抒怀19天生桥观瀑20坐石席21糊窗棂22门前的碾子23欲闻轿鼓动地声24白石山日落25我家门前那条古河道26易水怀古27涞源意象28驴火的滋味29北国风光30看,麦子熟了31荆轲塔32隘地红旗见紫荆33我家大潴泷34有井的日子

廊坊篇01槐花香里忆流年02西王祥03村路的咏叹04记忆三章05那些事那些人那些情06小城的肺07小河悠悠寄乡愁08廊坊风物四章09春满牤牛河10香河荷花11记忆,有点甜12童年中秋满月华13那条泥泞的小路14送话15我家的枣树

张家口篇01舌尖上的宣化02问候家乡03寻访雪绒花的故乡04青山魂05蔚州写生06悠悠皮草情07一路联吟诗意浓08故乡山药粉的味道09梦里水乡康巴诺尔10长梁山上看花急11东方人类的故乡12顺风顺水上苏庄13葫芦河从故乡流过14魂牵梦绕大境门15草原天路随笔16古地杏花红17草原丝绸路上的村庄18欲比西子19老街20乡愁21金河寺的传说22永远安宁的村寨23北国楼兰”开阳堡24秋天,来看金界壕25大美崇礼26永远的冰山梁27风过野狐岭28消失的古寺古村29小五台山拾零30家乡的蘑菇圈31美哉壮哉张家口32一个有故事的小村庄33我爱柳川河,我爱万柳园34洋河春色35家乡的山药蛋蛋36美丽的康保我的家37乡愁是一棵树38赐儿山今昔行39记忆碎片里的大爷爷40游蔚县翠屏山

唐山篇01漫步在家乡的板栗林02滦河散记03回望河滩04孟家泉,听我歌唱05品读玉泉山06爱你,我的玉皇庙07走近乐亭“三枝花”08在叠翠的秋光里09最美家乡榆木岭10卧龙往事11乡村的脚步12凤凰城三记13散说老酒“徐九经”14浭酒15寻梦白羊关16唐山大地震往事17醋熘饹馇18那年,那戏19庄稼地名字20老街旧事21豆酱飘香22迁安小吃三宗宝23我的小村,我的母亲24那座城,那些人,那些事25旧巷·老屋26那棵枣树,那片枣林27走进汉儿庄28你从沧海桑田中走来29寡奶和她的三间土坯房30一个村庄30年的变迁

秦皇岛篇01秦皇岛,美的抒情02秦皇岛上访秦皇03三月里的城郭04点将台,你为何还矗立在这里05青龙水豆腐06“石来运转”大冰塘07关城幻古08北戴河散记09那些藏在碣石山里的情愫10慢骚的渔村海岸11山呼海啸第一关12小岛风情13夜居山海关14北戴河看海15烟雨北戴河16山青水秀黄宝峪17吃全羊18四季莲花湖19开滦路的记忆20不是故乡似故乡21一砖一石总关情22青龙河与玄鸟生商传说

承德篇01在老家采蘑菇02塞罕坝日出03山里的珍珠04雾灵山上望长城05追梦塞罕坝06瀑河岸边的紫塞明珠07双塔山·滦河水08石门豆腐09家乡的古戏楼10圣洁敖包山11兴隆三章12飞龙戏雪金山岭13塞罕坝14渐行渐远的村庄15神奇双塔山16家乡有个地名“白公雨”17塞外“非洲大草原”18隆冬水墨19金山岭长城20兴隆,我魂牵梦绕的家园21康熙御题的“云谷灵泉”22家乡的大枣23告别炊烟时代24四进青松岭25心中的“诗魂”26我的名片是故乡27一树欢笑28父亲的稻田29安营寨秋韵30我生在一个小山村31家乡的饽饽32故乡的板栗33秋陌情深思满天34大豆腐35土豆情思36大承德

(参赛作品展示持续增加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zhaowanbao.com/yzwbyx/22031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